先來點票票好不?收藏一下可以嗎?
今天要上學校去,到時候能回來就更新!!
~~~~~~~~~~~~~~~~~~~~~~~~~~~~~~~~
首先,我先介紹下薑維。
“薑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辟為從事。”
可能大家對計掾和從事不理解,實際上計掾就是郡上的小吏,被特地提拔為雍州的官吏,但均非武官,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要是說他像當今什麼官職,嘿~~還真不好說。不過薑維不是武官,而是執政官,按照蜀國末期的形勢來看,薑維的執政力應該很低能的,也許官職大了薑維就做不了咯。
薑維降蜀。
《三國演義》中提到:“建興五年,諸葛亮一出岐山,薑維因諸葛亮之計,使太守懷疑薑維,故不讓薑維進城,薑維與蜀軍死戰,蜀軍不敵,老將趙雲親自與薑維交手,乃是平局,之後諸葛亮請出維母,方使薑維降蜀。”
但事實不是這樣。《三國誌》中提到:“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
這樣說來薑維是在公元228年歸順諸葛亮的,而並非演義中的公元227年。後麵的解釋我也不必多說,實際上用這一點來證明,薑維不是像演義中的大孝子和大義凜然。
盡管薑維在演義中被神話的孝與義被磨滅了,但是《三國誌》中記載,“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充分說明薑維這個人對漢室的忠誠,換句話說,就是對漢室的繼承-蜀漢的忠誠,至於才學,薑維還是有不少的。
薑維的才學。
《三國誌-薑維傳》中,陳壽所給予的評價十分低,“薑維粗有文武,誌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我認為,這句話本身就有毛病,為什麼?請看這裏。《三國誌-薑維傳》還記載,“薑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這一句話,充分說明薑維的才學在永南、季常之上,永南和季常為何人?永南為李邵,季常為馬良。李邵這個人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卻很有才學。“永南耽思,濟濟脩誌,蜀之芬香。”足以說明李邵在蜀漢裏,很擅長政事(曾經也是政官),很出色。馬良更不用說,處理政事與用計以及設計方麵,幾乎不在諸葛亮之下。所以薑維應該還是有文才的,但是這裏沒有肯定薑維的用兵,反而起了否定的作用。“薑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這句話又體現,薑維雖然沒有做過軍官,但是對軍事很敏感,很有天賦,對用兵十分精通。
這兩方麵比對之後,說明薑維還是很擅長內政和文學,可是用兵方麵著實不好說。薑維既懂用兵,又沒有人加以肯定,但是從反麵的陳泰、鄧艾、鍾會來比對,薑維的軍事才能還是很高的。不管怎樣,陳壽的評價確實給的太低了,我認為或許是因為薑維的北伐導致蜀漢亡國,陳壽有一些思想感情在裏麵,所以才會給予如此低的評價。不過這隻是我個人意見,不要拿板磚肖我~~吼吼!!
薑維的事跡。
從薑維的事跡方麵,還是能看出端倪的。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漢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十二年,假維節複出西平,不克而還。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