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等人的軍士已然被吳軍殺散,張遼、李典、吳懿三人引著數百敗兵倉皇奔逃,東吳諸將自然不肯放過張遼,甘寧、董襲、朱桓等人緊追不舍。直到天明,一幹人等奔至巫縣地界時又遇到潘璋、淩統的人馬,兩路吳軍又將張遼人馬團團圍住。雙方混戰了一天**,人困馬乏,體力早就透支,隻因為吳將一心要殺張遼才死命追趕。張遼這邊的人馬越殺越少,吳懿也死於亂軍之中,張遼認定此番必死無疑,正要拔劍自刎之時聽得不遠處傳來李嚴的聲音,“前麵可是張文遠?”李嚴、呂義等人又引著大軍殺入戰團,吳軍乏力,不多時便被殺散,甘寧等人見敗局已定隻得舍張遼而走。李嚴救下張遼、李典之後隻令劉晙、馬漢繼續引軍追殺,其餘人馬把守各處通道,又分兵三路四下搜捕,一心要把周瑜等人擒住。
次日,東吳這邊各路人馬陸續彙到一處,卻不見周瑜、宋謙、賈華三人,眾人商議後便在夷陵地界下寨,大軍休整之後再做計較,淩統、潘璋守寨,其餘人等四處尋找周瑜三人。閬中這邊探得消息後,張遼令李典守城親率大軍傾城而出,吳軍連番作戰,體力不支,加上甘寧等人未在寨中,被曹軍大敗,淩統、潘璋二人隻能引著敗兵一路狂奔逃往江陵。張遼便在吳軍營寨設伏準備來個守株待兔。董襲一路彙合失散人馬終於在秭歸小路尋到周瑜等人,卻不想又遇李嚴人馬被大殺一場,宋謙、賈華二人也死於亂軍之中,隻剩下周瑜、董襲引著數百殘兵奔往大營。未及營寨便又被伏兵團團圍住,董襲見別無他途隻得硬著頭皮猛衝猛殺,吳軍此刻視死如歸,各個以一當十。畢竟伏兵太多,不多時便死傷過半,董襲也死於張遼刀下。就在張遼準備活捉周瑜之時,甘寧、朱桓兩路人馬殺入陣中,死戰過後終於救得周瑜逃出包圍圈一路向東而去。
東吳各路人馬陸續回到江陵,各營清點人數竟然折損了四萬餘人,又折了宋謙、賈華、董襲三員大將,周瑜仰天痛哭道:“江東數萬子弟命喪黃泉皆是吾之過也,我周瑜有何麵目再見吳王。”言罷抽劍便欲自裁。
甘寧見勢不妙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止住周瑜,眾將見此光景紛紛跪倒在地,魯肅痛哭流涕,“大都督難道要棄我等於不顧嗎?”
周瑜長歎道:“吾心力交瘁,方寸已亂,煩請子敬暫代軍事,我自去建業請罪。”
闞澤一旁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況此役曹軍亦傷亡慘重,此刻大都督正當整兵再戰,為我數萬江東子弟報仇雪恨。”
周瑜聞言突然眼前一亮,放聲長笑。眾將不解,魯肅上前問道:“大都督何故發笑?”
“來日就請子敬親自為我周瑜發喪如何?”
魯肅會意,點頭說道:“大都督此計甚妙!”眾將仍舊不解其意,周瑜便將計劃詳細地說與眾人。
此刻閬中城中張遼、李嚴等人也正在做自我檢討,經此一役閬中四萬餘守軍僅剩兩萬餘人,又折了吳懿、楊洪兩員大將。
鄧芝進言道:“二位將軍無須自責,我軍此戰雖有損傷,卻大敗東吳,吳軍已無力再戰。”
張遼聞言問道:“伯苗何以得知?”
“在下當晚親眼見周瑜中箭,軍士們也見其口吐鮮血栽於馬下,若不是宋謙、賈華二人拚死相救早就命喪黃泉了;況那周瑜自視甚高,此番慘敗定是羞愧難當,即便不死也再無力統兵,其餘人等皆不足慮也。”
李典聞言大喜,當即進言道:“若真如伯苗所言,何不請鍾元常(鍾繇,著名書法家,三國後期著名將領鍾會的父親)引成都之兵與我彙合,再遣人前往大將軍曹仁處,約其共取江陵。”
張遼連連點頭道:“曼成所言不無道理,不知正方意下如何?”
李嚴沉吟片刻道:“程普屢戰屢敗,如今龜縮長沙城中隻等江陵、江夏兩路援軍;周瑜經此一役已無力再戰,正應趁此良機一鼓作氣攻取荊襄。”
“就依曼成所言,此番吾自當親往成都,閬中之事便煩請正方、曼成代為照看;至於大將軍處便要伯苗辛苦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