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朝廷的棘手事(2 / 2)

如果說吳世恭超額養兵的話,那麼左良玉的二十幾萬兵馬又該如何說?唯一做的不地道的就是:吳世恭出兵的時候未向朝廷稟告一聲。可是這最多也就是個程序上的小錯誤,根本說不上一個罪名,雖然在場的所有大臣們都明白吳世恭確實是有反心了。

“那是不是下旨讓吳蕩寇回京城。給他榮養?”一位大臣建議道。

接著那位大臣就發現,其他的人都像是看傻瓜那樣的看著他。直到那位大臣的某位同鄉有些看不過眼了,他就對那大臣解釋道:“以前曾有禦史矯旨召其入京,在宣旨時吳蕩寇遇刺。”那名大臣頓時是恍然大悟。他向眾人拱拱手退到後麵去了。

“那能不能剿呢?”禮部的某位侍郎建議道。於是眾人又把目光看向了新任兵部尚書張國維。

張國維也不容推辭,他說道:“據德州傳回的消息:河間一戰,吳蕩寇也損兵折將上萬,所以現在其所餘家丁數也最多八千,唯慮者其馬、戎齊全,短時擴至十萬。也都是新兵耳。”

“他哪裏來這麼多的錢?哪裏來這麼多的家丁?”一位官員忍不住插話道。

按照大明朝軍製的一般判斷,其實一支軍隊的人馬數是次要的,關鍵就是軍隊的核心——家丁數。而在大明朝的曆史上,有著八千家丁實力的,唯有已故“遼東王”——李成梁。所以不熟悉汝寧軍的官員就對張國維的說法有些難以置信。

“其父、其嶽都曾提督京營,聽聞其出京時帶上了兩府中的不少家丁,之後又得兩府銀錢的資助。”另一位久居京城的官員解釋道,不過他的消息也是以道聽途說的為多。

眾官員都是點點頭,張國維也向解釋的那位官員點頭表示感謝。他接著說道:“如要剿,也需把民賊一起納入。起碼要有兵三十萬。現在遼軍能抽出一、兩萬,晉軍、京營拿出五萬,孫督師的秦軍拿出兩萬。再加上南京京營和鳳陽拿出三萬、魯軍拿出兩萬,左平賊那裏多少也要拿出五萬,總共才二十萬掛零,此外還要募新兵十萬……”

可說到這裏,戶部尚書就有些忍不住了,他立刻反駁道:“那新軍的招募費、開拔費、軍需糧餉等就要過百萬兩,張大人是否能先拿出了章程出來?”

沒錢什麼事都辦不了,就是真的有錢了,難道就能募齊這麼多的兵嗎?還不用說吳世恭之後還有農民軍和清軍這兩個大敵了。不見得大明朝內部先來個自相殘殺?所以圍剿汝寧軍的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

“那就讓他去,反正吳蕩寇和民賊誰死誰活都無所謂。”一位大臣終於忍不住這不行、那不行了,他就心直口快地賭氣道。(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