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泄憤於他人(1 / 2)

“放肆!”周延儒立刻大聲嗬斥道,“功是功、過是過,豈能混為一談?朝廷對此種跋扈軍將總得要有個約束。”

其實在周延儒的心中,他也是讚同那官員的說法的。但是現在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崇禎皇帝消消氣,不是真的是要解決吳世恭瞞報兵力和軍情的罪行,所以周延儒依然還是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

“那能不能調開吳蕩寇手下的軍將,或給他們單獨發軍餉?”另一位官員說道。

不過這個主意倒有些靠譜,無非是要用分化的這一套了。可一位較熟悉汝寧軍的官員回答道:“那吳蕩寇的軍將都是隨他起家的,聽說都是他的書童、家奴,原先歸德、河南的本地軍將,也都被他收編的收編、聯姻的聯姻,有一位都成了他的徒弟呢。所以現在的汝寧營都成了他的一家之軍。

那位官員並未說單獨發軍餉之事。汝寧軍也都好些年沒拿到過軍餉了,更不用說要去單獨發軍餉,朝廷現在連這樣的支出都是承受不起了。

“那就先說說如何處置侯督師吧!”一位大學士見到冷場了,他就轉移了話題。

“欺君?鎖拿回京?”另一位大學士建議道。

“可沒了侯若穀,誰還能壓得住吳蕩寇和左平賊呢?”一位官員提出了異議。

可這話一說,議事廳內是再次冷場。幫崇禎皇帝出口氣簡單,可收拾殘局就麻煩了。萬一抓了侯恂以後,局麵更是急轉直下,崇禎皇帝來個秋後算賬,把氣出到現在出主意的大臣身上,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讓侯若穀戴罪立功吧!”還是吳甡打破了僵局。“現開封之圍還未解,民賊也在中原橫行,而吳蕩寇之狼子野心更未顯,觀其行再定其罪吧!吳蕩寇之正妻嫡子、父兄家族都在京城,說其反也不能服人,他也就比他人更為橫行跋扈耳。去一道令讓其慎行,再讓地方上約束,盼其迷途知返吧!”

吳甡的話也就是個拖延,他們盼著時局的改變,讓大明朝有了喘息之機。之後對吳世恭再徐徐圖之。

周延儒點點頭,知道這樣的應對雖然崇禎皇帝不會很滿意,但也是中規中矩,於是他就說道:“那老夫也給吳蕩寇寫封信吧!各位如有交情,也可同去信勸說一番。羅中信。你那女兒也嫁給了吳蕩寇,也同去一信吧!”

躲在後麵的刑部侍郎羅中信也隻能苦著臉躬身答應。

“還有。讓吳侯、薛侯也要去信。對這兩家侯府更要籠絡。王公公,皇上那裏……?”

王承恩連忙答應道:“諸位閣老請放心,皇爺那裏雜家會去勸說的。”

一名官員立刻把商議的條陳寫成書麵,交由了王承恩帶入宮中。結束了商議的大臣們也都是一身輕鬆,紛紛向周延儒這些大學士告辭。

而周延儒見到了張國維在使著眼色,他就落在後麵。問道:“本兵有何話要說?”

於是張國維就問道:“那吳蕩寇真的能一剿民賊?他對自己的部隊又從哪裏來的自信?不要再出現丁督師之禍啊!”

周延儒偷偷地看了周圍一圈,發現官員們都避讓開了倆人,於是他就小聲地說道:“老夫居鄉間時,就聽聞汝寧那裏遍地是金。那吳蕩寇不僅會治軍,而且會斂財,所以才養得起這十萬大軍。你也可查閱一下兵部以往文函,那吳蕩寇還真的是全勝無敗,現在更是有了氣候,讓皇上都有些憂心。他敢出兵,他就有把握勝,要不然,皇上又怎麼會大發雷霆呢?”

“那又如何是好?這不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嗎?”張國維擔心地說道。

“起碼他現在還未舉反旗。那遼東吳提督、襄陽左平賊又是好相與的嗎?與吳蕩寇是一副德行。起碼現在朝廷還是正朔,他們還不敢做事過分。這次我們就找個官員親自去談談吧!該給他的就給他,總要讓朝廷有時間緩過來吧!”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張國維憤憤地說道,“當時就應該索性讓這吳蕩寇成為督師,那他總不好意思違了朝廷的調令吧!調出其精銳,再摻沙子入一些部隊,又能平民賊,又能控其野心,總比現在的局麵好上許多。”

“此乃馬後炮也。”周延儒苦笑道,“就算我們肯,皇上也不會答應。還好,咱們手裏總有吳蕩寇的家人吧!”

“家人?聽說吳蕩寇的兒子也超過了十位,他不缺子裔。還有羅中信這些人送女兒的,真是不知廉恥。”張國維鄙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