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奇文共欣賞(1 / 2)

侯恂一下獄,他肯定是要四處求助。而那些東林黨的“同誌”看起來沒希望了,侯恂就把目光對準了吳世恭和左良玉。

這想法其實也沒錯,侯恂也隻是貪汙,又不是造反,所以在明朝這種“刑不上大夫”的朝廷規矩下,侯恂最多也就是被罷官,不會被下獄。

可現在的侯恂卻被首輔溫體仁加重處罰,他就想到了自己發掘、提拔的兩員大將。隻要朝廷感覺到這兩員大將會鬧情緒,那麼肯定就會投鼠忌器,對侯恂也就會從輕處罰。於是歸德的侯老太爺親自向吳世恭和左良玉寫了信,讓他們出麵來保侯恂。

可給左良玉的信卻是石沉大海。左良玉隻是含糊地答應:等到自己完全了解情況,他會向朝廷呈上奏章,去保侯恂的。

其實這就是拖延著不辦,又不象現代有電話、網絡,等到左良玉一來二往把侯恂的事搞清楚了,那侯恂的判決也早就下來了,那黃花菜也都要涼了。

左良玉是想的很透徹,現在隻要朝廷需要自己這些帶兵大將,那靠山就怎麼樣也找的到。隻要左良玉不與侯府撕破臉皮,等事情過去,就是侯恂官複原職,那他也隻得捏著鼻子認了,而且還是要籠絡自己的。

其實左良玉的做法很正常,明哲保身嘛!而當侯老太爺的信送到吳世恭那裏時,鄧啟帆、張之恒等幕僚也是持有同樣的觀點。可是吳世恭卻不同意這麼做。

要知道,汝寧軍可是通過歸德的官紳控製歸德府的,所以怎麼樣也不能夠得罪歸德府的官紳首領——侯府。再說,吳世恭也是以華夏美德為立軍之本的,所以侯恂再怎樣做錯,吳世恭都要伸出援手。

當然。對於最終能不能救出侯恂?吳世恭本人並不關心。因為現在的汝寧軍,已經不怎麼需要侯恂這個助力了。也就是說,吳世恭的救援,並不是一定要救出侯恂,隻需要做出一個姿態就可以了。

當吳世恭把這個道理道出後,鄧啟帆和張之恒就有些擔心,他們擔心吳世恭的舉動會得罪首輔溫體仁。

可是吳世恭卻不以為然,得罪了首輔又怎麼樣呢?撤職?吳世恭本來就嚐到了無官一身輕的甜頭。派出錦衣衛來抓捕?有著汝寧軍的吳世恭,就是錦衣衛全部人馬出動,還不知道近不近得了吳世恭的身呢。

當然。把溫體仁得罪得太狠也有些不智,所以吳世恭就要在奏章上大作文章了。而這種事鄧啟帆、張之恒等文人都做不了,隻有吳世恭親自執筆,上呈奏章去胡攪蠻纏了。

所以吳世恭寫的奏章,充分體現出一位無腦、粗俗的武官形象。在奏章裏他是這樣寫的:

首先吳世恭就把自己所立下的功勳羅列了一下。接著就開始自吹自擂起來。反正是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忠孝仁義禮智信廉俱全,不貪財好色。不怕死的偉光正模範武官形象。那形象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啊!

接著吳世恭就說到自己來到歸德以後,在侯恂身上學習到許多,而侯恂也可以稱得上是吳世恭的老師。因此,既然學生這麼優秀了,那老師也差不到哪裏去。所以吳世恭認為侯恂的罪名就是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