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市拐點的征兆(1 / 1)

在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瞬間擊破千點之後,中國股市便上演了一幕極為精彩的“絕地反擊”。繼當日以1

034.37點最高點收盤之後,翌日稍作休整,第三日便橫空出世拉出一根實體為71.4點的長陽線,並以199.37億元的日成交金額、的日升幅,創下了3年來最大的單日行情。

本次行情,著實令不少投資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股諺雲:五窮六絕七翻身,可是本次行情偏偏在6月上旬就發動了“窮人翻身鬧革命”。古語雲,風起於青萍之末,可是本次行情既不起於5月9日尚福林宣布股權分置試點之時,也未動於重大利好政策實施之日,可謂平地一聲驚雷。

也許是積壓了四年多的做多熱情終於“火山爆發”,也許是被風險逼至懸崖的券商、基金背水一戰,也許是一係列的利好政策,終於產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效應,也許是神秘資金在精心策劃之後進行一場“餓虎撲食”,也許還有很多令人深思的猜想,然而誰也無法否認,漲是好事,是喜事,是凝聚人氣、恢複信心的實事,是拯救券商、拯救基金、拯救中國股市的益事,漲是硬道理。

然而,僅憑3天的走勢是難以判斷行情的性質的。盡管曆史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絕不是簡單的重複。或許本次行情可能像1999年的“5·19”行情,指數能夠持續上升600點,或許與2004年的“9·14”行情相似,至少可以反彈230點,或許又可能與2001年的“6·24”行情如出一轍,在爆發的日升幅之後,便再次陷入長時期的下跌之中,以今天的行情形而上學地去套過去的模式,實在有點“削足適履”的愚昧。

客觀地分析,“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許多不確定因素並沒有因為行情的啟動而“玉宇澄清萬裏埃”。股權分置所引發的估值係統變化依然難以確定統一的標準,由股權分置所帶來的市場預期仍難以明朗。第一批四家試點企業能否有效通過,在通過之後能否產生填權效應,依然是個未知數。第二批試點企業能否開弓沒有回頭箭,是箭中靶心還是箭走偏鋒?試點的速度與對價的力度,至今仍無人可以掌握。因此誰也難以預料,市場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依然決定著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如果說2004年是中國上市公司業績的頂峰,那麼2005年的經濟增速又可能放緩多少?而人民幣的升值既然成了全球經濟的焦點,自然也將成為影響中國股市的重要因素,近期出台的一係列房產政策,是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重心,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同樣從側麵影響著股市的發展,可見本次行情並不是由經濟大背景的變化所致。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便是“神秘資金”。毋庸置疑,數百億元的資金,既不是1990年來自深圳的“南資北上”,也不是1996年的中資回歸,更不是2000年的港資進入內地。就日前市道而言,作為中國股市的主流資金,一百餘家證券投資基金已捉襟見肘,二線藍籌股多殺多的現象便是基金的無奈之舉。至於券商而言,已成了風雨飄搖中的“林家鋪子”,根本難有流動資金可以挑逗行情。盡管保險資金、社保資金以及銀行資金將是中國股市未來的主力,但是目前仍難以看到初露崢嶸的端倪。所以無法斷定這批資金的性質,也難以確定屬於中線還是短線,其所選擇的一批權重指標股和二線藍籌股既可以認為是堅定地做多,也可認為是易進易退的短線策略。總之,資金的穩定將決定走勢的強弱。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四年下跌所積弱的人氣和信心,是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的。從技術麵分析,盡管短線指標已經走強,但中線走勢依然處在下降通道之中,要改變中長期走勢,需要溫和、穩定地推進,而不是暴漲暴跌式的異常波動。從市場心理麵分析,由於本次行情迅雷不及掩耳,所以套牢者恨不得一夜解放,抄底者恨不得一夜翻番,觀察者又恨不得掉頭重來,浮躁心態充斥股市,這又不利於行情的延伸。因此,在暴漲之後必須經曆一個消化、調整的過程。

一位名人曾告誡急於求成者:悠著點,因為悠著點包含著平和的心態,包含著對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的尊重,包含著一種持久穩定的潛力發揮。本次行情如果持續漲升必然過早夭折;相反,悠著點、慢些走或許能逐步恢複元氣。長陽過後是回調,普漲之後必分化,股市中人不能“跌下去螞蟻一大片,漲起來螞蟻看不見”,在持續三日百億元成交量的情況下,不妨多留意龍頭品種的走勢變化,既不用牛心壯膽,也不用熊眼看市,以悠著點的心態,進行悠著點的操作,或許能獲取悠著點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