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穩(1 / 1)

穩不僅是股改的需要,更是市場的需要。自上證指數於998點止跌企穩以來,市場確實出現了種種穩的跡象:從日成交量看,已從原先的40億~50億元穩步上升至120億元左右;大盤走勢也基本穩定在1

100~1

200點的箱體之內;市場雖然尚未產生旗幟鮮明的領漲熱點,但板塊的輪動卻此起彼伏;漲幅領先的個股與跌幅列前的個股相對平衡;盡管老資金離解套還存在相當距離,但新資金的賺錢效應卻初露崢嶸;增量資金的入市雖然節奏緩慢,但是存量資金的撤離顯然逐步減少;所有這些穩定的跡象無疑是政策的穩定因素在市場的體現,這種穩定是四年熊市以來難能可貴的,也是七千萬投資大眾所翹首以盼的,所以市場各方必須十分愛護、十分支持、十分珍惜。

然而,在一係列穩定的跡象背後,無可否認依然存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8月18日上證指數首次衝擊1

205.75點,卻產生了的跌幅,一根長陰抹去了數根陽線,9月6日第二次衝上1

201.82點,又再度失利,9月8日重上1

201.46點,依然無功而返。也許隻有“四渡赤水”方能成功,但是其真實的意義已不在某一指數點位,而在於透過頻繁的波動反映出市場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存在。

從個股走勢看,近月來中小企業板爭奇鬥豔,上海本地股繽紛燦爛,ST股更是山花爛漫,這三類個股可謂是本輪行情的主角,不僅成交量占市場交易總額的1/3,而且不少個股的漲幅已超過大市的兩倍以上。相反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藍籌股卻走勢疲軟,升幅不及大勢的一半,曾經作為本輪行情啟動元勳的中國石化,於8月29日先於大盤調整以來,已跌至4.25元,G寶鋼於8月18日複牌以來,更是跌至承諾價4.53元之下,至於已經通過股改的G板塊始終處於下降通道之內。顯然本輪行情自始至終圍繞著股改的主題而展開,投機性的尋寶遊戲將短線痕跡表露無疑。

從資金麵看,作為市場主流的基金始終在困頓中難有作為。對價與估值的悖論、題材發揮與價值發現的矛盾,使處於重倉之中的基金左右為難,一方麵必須麵對績優公司對價低、績差公司對價高的現實,另一方麵又必須兼顧持股結構調整可能造成對市場穩定的影響。同時股改引發的估值變化又迫使基金之間的合力出現分化,從而產生藍籌股整體偏弱的格局;而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及企業年金等,出於穩健的宗旨在資金量的投入與操作風格上,隻能成為基金的側翼;至於絕大多數曆經四年熊市的中小股民,其資金已捉襟見肘、難成氣候。於是一批來自私募基金、房地產資金及QFII資金所組成的遊資便挑起了本輪行情的大梁。然而這批資金最為活躍,也最不穩定,極強的遊動性既能成為行情上升的能源,也能成為行情暴跌的洪水。因此對目前市場穩定而言,成也遊資,敗也遊資。

從宏觀麵分析,2005年上市公司的半年財報統計顯示,持續性成長的上市公司明顯減少,加權平均每股收益FPS同比下降了,與GDP的剪刀差正在擴大,而高油價對企業的壓力也正在逐步顯現,尤其是周期性行業的經營業績已呈現向下拐點,因此股市的大背景已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

綜上所述,透過寶鋼權證的衝浪遊戲,以及ST股、G股的王朝更替,透過GDP的回落、人民幣的升值及高油價的颶風,透過合規資金和大量遊資的相繼入市等,中國股市已處於空前複雜的市場背景之中,而股權分置改革又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結構性調整,同時曆經四年熊市的投資大眾又渴望股市出現轉機,所以穩定壓倒一切已成為市場各方的共識。然而穩定的市場和穩定的走勢必須以穩定的政策、穩定的資金及穩定的理念作為支撐。因此麵對市場的諸多不穩定因素,必須加以引導和化解,這是當今市場最重要、最迫切的課題。

從盤麵分析盡管指數已回升了200點左右,但絕大多數個股還在深穀之中,原先從十幾元、幾十元處下跌的個股目前依然在5元以下的俯拾皆是,本輪行情隻是剛剛讓低迷了四年的市場喘了一口氣,定了一下神。1

200點前的三次大幅波動表明投資大眾的心理仍處於十分脆弱的狀態,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傷痕累累,尚未痊愈。對走勢的波動猶如驚弓之鳥,膽戰心驚。因此穩定市場必須延續目前走勢的時間和空間,使賺錢效應進一步擴大,使投資心態進一步穩定,使市場人氣進一步凝聚,使增量資金進一步投入,切莫急於新老劃斷,切莫急於再融資開閘,唯有延續政策的穩定性才能延續市場的穩定。

穩,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執政能力。穩也需要付出代價,但穩將產生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