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環境決定生存(1 / 1)

世界上有200多萬種生物,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無論是冰山雪地還是熱帶沙漠,無不生存在適合其繁衍生息的環境之中。一般而言,生物賴以生存的外界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水、光、溫度等屬於非生物環境,食物鏈和食物網屬於生物環境,二者缺一不可。生物對於環境的依賴就像“魚離不開水”那樣至關重要。一旦環境遭受破壞,生物的生存就受到威脅。於是,擺在各種生物麵前的出路隻有兩條:一條便是遷移,一條便是死亡。

生物界與經濟界在發展規律上存在許多相通之處。如果從自然界的生存環境推及中國的股市,那麼也可以分為兩大環境:一為非股市環境,二為股市環境。政策、法規、管理如同生物界的水、光、溫度,屬於非股市環境。從目前情況看,政策雖好卻尚未落實,所謂遠水難解近渴。“國九條”從發布至今,已有五個多月時間,然而雷聲隆隆不見雨星。至於管理問題,始終是中國股市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謎。究竟是在監管中發展,還是在發展中監管,像是忽冷忽熱的溫度,或是監管年便冷得縮手縮腳,或是發展年便熱得頭昏腦漲。監管什麼、發展什麼,成了模糊哲學的內容,監管與發展的辯證法在中國股市幾乎處於失衡的境地。可見,非股市環境已經到了缺水、缺光、缺熱的艱難時刻。

生物界中的生物環境就是食物鏈和食物網,就像植物-蝗蟲-蜥蜴-鷹一樣,環環相扣。對於股市來說,散戶-機構-券商-基金-上市公司-銀行-交易所等,構成了股市的生存鏈,失去某一環節同樣會引起平衡失調。而目前的股市,到處是斷裂的痕跡:散戶深套,隻能割肉;機構,無論是企業還是莊家,凡進入股市,目前都處於債台高築的困境;至於券商,正掙紮在國債回購的黑洞之中,危機四伏,隨時都有滅頂之災;對於基金來說,日子也不好過,如今大多窮於應付江東父老有關跌破麵值的質問;雖然部分上市公司預報業績上升,但偏有不少上市公司觸雷受損;當然,銀行與股市的千絲萬縷關係,說不清道不明,十幾年來始終處於關係曖昧之中。可見,股市環境同樣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也許股市有別於生物,並非一定要在滅亡和撤離兩條路中作出抉擇,但中國股市已到了少有投資者利益可言、少有賺錢效應可言的境地,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所以,當前擺在中國股市和中國投資者麵前的,已不是發展問題和盈利問題。環境決定生存,外因在一定條件下是內因的決定因素。因此,當前中國股市的生存問題,從本質上說便是環境問題。生存的出路也有兩條:一條是由管理層切實改變股市的生存環境,使中國股市盡快具備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另一條是如果股市環境難以改變,那麼投資者隻有盡快撤離股市,保住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