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不僅深化了世人對危機的認識,也開拓了世人對現金的思考。
經濟的下滑、物價的下降、企業的停產、裁員的蔓延、返鄉潮、減薪潮,一係列經濟信息從未像今天這樣牽動著百姓的口袋和神經。現金流成了上市公司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抱團過冬成了中小企業生存的最佳選擇,勒緊褲帶成了房奴、股奴、卡奴的警示燈。這世界已成了失落的世界,這年關也成了失落的年關。利潤在縮水,資產在縮水,現金在縮水,心情更在縮水。危機下的年關商場,這邊是火樹銀花的聖誕樹,那邊是降價打折的大橫幅;這邊是怪招百出的商家大攬客,那邊是網上熱曬的“省錢經”,拚房、拚車、拚購、拚K歌,拚的是優惠,“國貨族”、“百元用”、“團購”為的是省錢,商家求的是顧客現金消費,百姓圖的是省下現金,結果,商家發現黔驢技窮卻依然慘淡經營,百姓發現錢袋的縮水率比物價折扣率還快。
麵對危機,偏“危”者思考的是經濟還會惡化,物價還會下跌,因此現金為王是危機下生存的金科玉律。現金之所以能夠保值升溫,是因為用它還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生產商品和金融商品,以阿裏巴巴總裁馬雲為代表的企業家便是如此。而偏“機”者思考的是經濟即將見底,物價也將企穩,目前正是百年難遇的大底,在全球性救市之下,流動性將再度泛濫,通貨將再度膨脹而現金必將貶值。投資大師巴菲特目前之所以視現金為垃圾的觀點,其理由便是如此。
現金是否為王是由危機的深度和廣度來衡量的,是由危機的時間和空間來決定的。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初,便以現金為王,自然是絕對的贏家。6
100點時,將全部金融資產換成現金的人,絕對堪稱中國的巴菲特。香港4.3萬名雷曼債券的苦主如果及早換成現金,如今肯定笑傲江湖。遍及全球的麥道夫基金投資者如果領先一步撤出,那簡直是金融領域的火眼金睛。顯然世事難料,人們很難預測經濟運行的頂部和底部,也很難預測股市的頂部與底部。人們隻能借鑒曆史經驗去推測危機的來龍去脈。不過眼下有兩大事實是不容忽視的:一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下跌幅度已很深,中國A股市場的跌幅已達73%。股諺雲,機會是跌出來的。顯然,這是大危產生的大機,是百年未遇的危機所產生的百年未遇的底部區域,這個區域可能在1
600點到1
300點之間,也許持有現金可以再等到1
300點左右買到更便宜的股票,但是指數可能不再跌破1
600點,也可能優質股票始終強勢運行,如果這樣等股票漲了再去追,現金便是貶值。二是全球已進入低利率乃至零利率的時代,日元為,美元為,人民幣利率雖然還在,但降息的空間已經打開。所以現金的保值升值空間已十分狹窄。股諺雲,值錢的股票比錢更值錢。當下不少股票已跌至淨資產以下,已低於企業運作的成本,不少企業的分紅率已高於銀行利率,此時買入績優成長股,保值升值的潛力將遠高於現金。當然如果股價繼續下跌,現金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如果考慮了這兩大因素,也許現金為王就值得懷疑了。
現金是否為王?世界各國、各投資機構、各投資人都必須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都必須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力量身定製。現金是否為王?目的都是為了資產的保值升值。中遠集團的總裁魏家福,從精明的中國婦女在下午5:00去買活魚,價格比早上8:00便宜50%的經驗中感悟到現金抄底的時機,他是現金為王等抄底的典型。巴菲特從中長期價值觀出發,現在就著手買入可以增值的資產,他是拿著現金就抄底的代表。二者誰高誰低,唯有市場加以鑒定。
50年前大餅兩分錢一隻,如今一元一隻,升了50倍;50年前,普通工人一月工資為30元,如今為1
500元,也升了50倍。但是大餅的價格難降易升,而工資收入卻易降難升。在這個物價與收入血拚的年代,現金是否為王僅是方法問題,而現金的保值升值才是核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