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存才能自救(1 / 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南宋詞人李清照的這一詞句,堪稱當今投資者的真實寫照:門庭冷落的營業所、瘦身的大戶室、虎口般的電腦、砧板式的鍵盤、泥石流似的大盤走勢,吞沒了辛苦積累的財富,也淹沒了信心和人氣。誰也沒有想到多災多難的2008年在經曆了雪災、洪災、震災之後又引發出百年一遇的股災。從牛背上的騎士淪為熊掌下的獵物,讓人們經受了一場生死時速般的夢幻苦旅。從6

100點至1

600點又讓人們感受到了數碼時代的變化神奇,在1元麵值下掙紮的基民,可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不僅將全球變成災區,也將人類變成災民,數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灰飛煙滅,1.8萬億英鎊的金融資產雞飛蛋打,一批批投行倒閉、銀行清盤,數萬家企業塌陷,將世界金融體係衝擊得處處裂縫,險象環生。數十億災民,全球性救災,其悲壯與宏偉可謂百年一遇。

麵對從股民到災民的殘酷現實,你必須忍耐,盡管你為國企解困、民企排憂而慷慨解囊,但是你永遠成不了救助對象,所有的財產損失、心理創傷都必須自己承受。市場不相信眼淚,股民不哭,成了災民也不哭。作為災民,你必須相信地球始終在轉。作為災民你必須大肚能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新股發行時將低價讓給外資、將高價留給自己;在股改時將70%的權益送給“大小非”,將餘下的30%留給自己;在救市中先救恒生指數再救滬深股市。中國股民經曆18年風風雨雨在苦難中早熟,成了災民之後自然是成了早熟的災民。

早熟的災民必須放棄估值的迷惑。6

100點的合理估值與1

600點的估值合理是分析師飯炒蛋、蛋炒飯的嘴上把戲。茅台酒與茅台股票不是一回事,300元股價的中國船舶隻是昨天,不代表今天與明天。滬深股市16倍的平均市盈率、12倍的動態市盈率比之6

100點時的71倍市盈率可謂是與國際接軌,可是當今國際股市平均市盈率已在6倍以下,香港股市已跌至6倍,接軌的估值藝術豈不又擴大了距離?一根金條與一個饅頭相比誰價值大?也許這是小學生的問答題。可是在災害之下,在失去救援的時刻,十根金條也換不了一個饅頭,這是因為生存法則。同樣,當前現金與股票相比,生存法則使現金比股票更具價值。早熟的災民必須從998點至6

100點的懷舊美夢中驚醒,別以為翻身解放指日可待,且不說從6

100點跌至1

600點跌幅隻是71%,而從1

600點回到6

100點必須有381%的升幅,僅從美國1929年股災時來看,指數從386點跌至41.6點,而重返高點時已經曆25年;日經指數1989年股災時,從38

957點跌至7

603點,至2008年已曆時19年,還在7

000點處尋底;香港恒生指數1973年股災時從高點滑落直到1986年才恢複。這次百年一遇的股災,其恢複難度也許勝於前者。同樣早熟的災民還必須從6

100點跌至1

600點的阿Q式自慰中解脫。別以為跌得夠深、套得夠深,理該企穩反彈甚至反轉,這隻是災民的一廂情願,大地震後仍有餘震,仍有堰塞湖的險惡,仍有瘟疫的威脅,災後的重建恢複絕非一蹴而就,次貸危機遠未見底,經濟危機更未見底,中國特色的“大小非”解禁危機至少要到2010年才能緩過氣來。政策底不是底,技術底不是底,預測不是底,隻有生存才能見底,隻有存活才能抄底。

其實我們始終處於危機之中,始終難以逃脫災民的牢籠,生存危機遠比股災嚴重得多,然而人們依舊生活著,依然相信笑比哭好。天不轉地轉,沒有陽光、月光還有燈光,燈光之後依然是陽光和月光,因此作為早熟的災民毋須愁腸百結,怨天尤人,樹木凋零沒必要責怪秋天,草木興盛也沒必要告謝春風,萬物興衰皆自然,重要的是災民必須自救,自救的根本條件便是生存。李嘉誠說:蕭條中最安全的是低資產負債率和充裕的現金。索羅斯說:危機中的原則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彼得·林奇慎重地告誡:股價的底是零,零以上都存在降的可能。看來即使在1

600點一線,依然要考慮下跌,依然要堅持現金為王,依然必須為生存留下盡可能充裕的牛奶和麵包。生存之下,災民就有了自救的力量,就有了恢複元氣之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