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準備過冬(1 / 1)

中秋才過,乍寒還暖。街麵上穿梭的行人中夏裝依舊,然而,金融市場卻寒流滾滾,步步進逼。盡管上證指數已從六樓小高層退居一樓,盡管國際油價已從146美元滑落至94美元,盡管央行開啟“二率”雙降之門,可是人們依然難以感受暖意,相反產生一種禦寒過冬的思慮。

誰也沒想到,這場發端於金融帝國華爾街的寒流會如此猛烈,且延續如此長的時間,從2007年8月開始,一批批金融機構在次貸中倒下,至2008年6月美國的房地美、房利美陷入困境,接著具有近160年曆史的雷曼兄弟解體,同時第三大投行美林被迫“賣身”,接踵而至的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AIG危機四伏。三年前“卡特裏娜”颶風曾讓3.5萬奧爾良人無家可歸,而次貸寒流不僅將使3.6萬無力還貸的人失去居室,而且將使9萬人進入失業行列,整個華爾街在寒流中顫抖,最為嚴重的是次貸寒流席卷全球,國際股市在寒流侵襲下,落葉紛飛,萬木蕭條,世界金融市場幾乎空前一致地進入抗寒救災之中。

領跌全球的中國A股市場,終於在跌至1

802點、跌幅達時又一次加入了國際救市行列。印花稅的單邊征收,彙金對工行、中行、建行的回購以及國資委支持央企對上市公司股權的增持,無疑有利於市場信心的恢複,預計上證指數有望產生800點左右的升幅。但這僅僅是一次反彈,一次對持續下跌的緩衝,就像美聯儲及美國政府幾番注資救市,隻是緩解了次貸危機的衝擊,卻改變不了次貸危機的本質。因此反彈之後還須做好過冬的準備,因為經曆了巨幅下跌之後,還將有一個漫長的築底過程,本次反彈或許是今年唯一的一次喘息機會。

之所以在如此快速的下跌之後,仍需做好禦寒過冬的準備,這是因為構築中國A股市場穩定的三大因素,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首先,次貸寒流尚未平息。格林斯潘指出,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將可能持續相當長時間,並將誘發全球一係列的經濟震蕩。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稱:最壞的時候或許還未到來。國際銀行家同業公會會長稱:此次金融危機還將持續,整個2009年都將處於困境中,可能到2010年才會出現好轉。作為國民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占60%的中國,必然因全球經濟和金融風雲的動蕩而受影響,而美國經濟由放緩走向衰退更影響著中國的貿易出口,顯然在全球金融危機及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的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將不可能獨善其身。

其次,我國經濟的上升周期已開始逆轉。2008年8月的經濟數據已顯示PPI的高漲及投資出口的下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分析,業績同比下降50%左右的上市公司數量出現大幅上升,而央行二率的下降,又從側麵映襯了經濟下滑的風險,房市、股市的低迷,不但抑製了房地產、汽車的消費,也使水泥、建材等行業出現生產與消費的同時萎縮。同時鋼鐵、有色、農業、化工等行業的景氣度也隨之下滑。沿海出口為主的製造企業已處境艱難,國航、南航已連續三個月營運下滑。對此作為新經濟領袖人物的阿裏巴巴網站總裁馬雲,早在2007年底就以敏銳嗅覺,感受到企業形勢的嚴峻,並率先提出企業準備過冬,並提早為自己、員工、客戶準備好了“冬衣”。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明確指出,銀行要經曆經濟下行周期的考驗。可見中國經濟正與全球經濟共同進入一個重疊的下行周期。何時見底,誰都難以判斷。

最後,“大小非”問題是本輪下跌的主因之一。2009~2010年將有相當於目前流通規模及流通市值1.88倍和1.89倍的“大小非”解禁,其減持數為目前已減持數的46倍。盡管“大小非”不一定全部減持,但是大小股東隨時可以隨行就市的巨大潛在壓力,將極大抑製做多的動力。

由數十年未有的次貸寒流所造成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動蕩,將改變世界各國的經濟周期和金融秩序,而市場目前還遠遠沒有見底的跡象。有戰略眼光的金融家和企業家已做好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過冬準備,他們認為2008年還隻是初冬,後麵還將接受三九嚴寒的考驗。因此,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所秉承“現金為王”的戰略,將成為最佳選擇。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名句。但傳誦與品味是兩回事,人們不能隻注重春天的希望,更應該做好冬天來臨的準備,還必須經受住寒冬臘月的考驗。如果盲目衝動而忽視保暖禦寒,在冰天雪地中受傷或者在冰裂雪崩中倒下,那麼春天的遠近又有什麼意義呢?

準備過冬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就是持有現金,識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