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品味政策的金牌效應(1)(1 / 1)

關於金牌是否非到十三道才能產生實質性的效應,實在是一個難以考證的曆史性問題。但是,確實存在某種匪夷所思的巧合。且不說傳說中宋朝的嶽飛抗金,照理其完全可以按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拒絕接受聖旨。然而,在持續而來的十三道金牌之後,嶽飛的決心動搖了。結果金兵得逞,自身遇害。這表明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是十三。無獨有偶,證券市場也有類似的現象。當然,宋代的金牌指的是聖旨,而證券市場的金牌指的是政策,內容有所區別,但實質都是指上層的調控意圖。

政策需要品味,因為中國股市已經經曆了十四年的風雨曆程。以政策判斷股市、以股市衡量政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唯有細細地品味2004年的股市政策,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股市正在政策的催動中從量變走向質變。而且,這一過程是平穩的、向上的,並將隨著時間的推延逐步顯示出政策的力量。因此,隻有品味政策才能真正地體味到政策的深意。

中國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稱,中國股民素有“聽黨話,跟黨走”的樸素感情。兩者的有機結合,便形成了政策做多我做多、政策做空我做空的習慣思維。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認識過程。恰如對食物,嬰兒講吸,幼兒講喂,少年和青年講吃,到了中年和老年講究一個“品”字。這是因為嬰幼兒會成長,新股民會變成老股民,經驗和教訓的積累,使人們增長閱曆,懂得社會的複雜、道路的曲折,從而變得聰明起來。

中國股市開創之初,第一代新股民購買了認購證,購買了深圳發展銀行的股票而發了財,確實嚐到了聽黨話、跟著政策走的甜頭。此後浦東改革開放的政策又使買入浦東概念股的追隨者獲得了一次發財的機遇。

1996年是中國股市難得的牛年,上證指數從年初的512.83點一路上揚至同年10月中旬的968.21點,周成交金額從年初的21.3億元猛增至371億元。市場經曆了10個月的溫和上揚之後,人氣急驟高漲,投機之風日趨濃厚。此時管理層開始對市場發出《嚴禁證券經營機構從事信用交易》、《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等“金牌”。盡管中國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稱,此前也曾多次在政策調控下產生共鳴,然而在短短半個月中,持續發出四道“金牌”卻是首次。於是上證指數在摸高至1

038.81點之後,一下回落至896.87點,調整幅度為。可是市場的內在動力依然充足,在被迫回落兩周之後,走勢再度揚升,成交量成倍放大,指數於同年12月13日攀升至1

258.68點。無奈之下,管理層再次發出更有力度的“金牌”--《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社論,嚴肅指出: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的、非理性的,同時指出:少數虧損企業的“垃圾股”也被炒到7~8元,甚至更高,被稱為“雞犬升天”,令人不可思議。在社論之後,又發出《關於加強風險管理教育》、《對股票、基金實行漲跌幅限製》等“金牌”。於是上證指數第二次出現深幅調整,指數從1

258.69點暴跌至864.25點,跌幅達。然而,指數在調整兩周以後,又一次強勁回升並屢創新高。麵對桀驁不馴的市場,管理層再次加大力度,發出了上調印花稅以及第十三道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金牌--將發行額度從1996年的55億元一下擴大至300億元。至此,在供求關係這一決定市場強弱的根本因素發生急變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終於步入了長達兩年多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