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
歸有光
本文是歸有光應僧人文瑛之請而作。它記述了滄浪亭的曆代沿革、興廢,感慨於自太伯、虞仲以來的遺跡蕩然無存,錢鏐等以權勢購築的宮館苑囿也成陳跡,隻有蘇子美的滄浪亭能長留天地間。從中悟及了讀書人垂名於千載的特有原因。
浮圖文瑛①,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②。亟求餘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餘曰:“昔吳越有國時③,廣陵王鎮吳中④,治園於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⑤,亦治園於其偏。迨淮南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禪者居。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複子美之構於荒殘滅沒之餘,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嚐登姑蘇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⑥,闔閭、夫差之所爭⑦,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遊,呼之為滄浪僧雲。
注釋
①浮圖:古代印度梵語音譯,有佛、佛塔、和尚等意思,這裏指和尚。文瑛:生平不詳。
②蘇子美:蘇舜欽,字子美,北宋著名文學家。建造滄浪亭,自號滄浪翁。
③吳越:五代十國時的十國之一,在今浙江、江蘇西南,福建東北部。
④廣陵王:即錢元瓘,吳越王錢之子。
⑤外戚:皇帝的母親或妻子的家族。
⑥太伯、虞仲:分別為周王朝先祖古公亶父的長子和次子,吳國的開創者。
⑦闔閭:春秋末年吳國國君。夫差:闔閭之子。
譯文
僧人文瑛住在大雲庵,那裏四麵環水,是從前蘇子美建造滄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請我寫篇《滄浪亭記》,說:“過去蘇子美寫的《滄浪亭記》,是描寫亭子的優美風景,您就記述我修複這個亭子的緣由吧。”
我說:“從前吳越建國時,廣陵王鎮守吳中,在內城的西南麵修建園林;他的外戚孫承佑,也在它的旁邊修了園林。到吳越降宋時,這個園子還沒有廢棄,蘇子美就在園中建造了滄浪亭,後來僧人們又住在這裏。滄浪亭就成了大雲庵。大雲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曆史了。文瑛尋訪古時的遺跡,在荒蕪殘破的廢墟上按蘇子美時的樣子修複了滄浪亭,於是大雲庵又變成了滄浪亭。古今不斷變遷,朝代不停改換,我曾登上姑蘇台,遠眺浩渺的五湖,蒼翠的群山,太伯、虞仲所建立的,闔閭、夫差所爭奪的,子胥、文種、範蠡所籌劃的,到如今都消失殆盡了。大雲庵和滄浪亭又算得了什麼呢?雖然如此,錢鏐趁亂竊取帝位,占有吳越,國富兵強,傳了四代,他的子孫親戚,也趁勢窮奢極欲,廣建宮館苑囿,盛極一時;而子美的滄浪亭,卻被僧人如此欽佩敬重。可見士人若想要留名千載,不與朝代一起消亡殆盡,是有其原因的。”
文瑛讀書喜歡詩,常與我們交遊,我們稱他為滄浪僧。
一文一語
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