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六國論(2 / 2)

⑦剛:地名,今山東省兗州附近。壽:地名,今山東省東平市北。

譯文

我曾經閱讀《史記》中的六國世家,私下裏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諸侯國憑借五倍於秦國的土地,十倍於秦國的民眾,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圓千裏的秦國,最後竟然不能免於滅亡。我常常對這個問題深思遠慮,認為一定有可以使他們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嚐不責怪當時六國的謀臣,他們對於禍患的考慮太粗疏,隻看到眼前利益,目光短淺,而且不能認清天下的形勢啊!

秦與諸侯爭奪天下的地方,不在齊、楚、燕、趙,而在韓、魏的城郊;諸侯與秦爭奪天下的地方,也不是在齊、楚、燕、趙,而是在韓、魏的郊野。對秦國而言,韓、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韓、魏兩國阻塞著秦國的交通要道,掩護著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方,沒有能比得上韓、魏兩國的了。

從前範雎在秦國受到重用時收服了韓國,商鞅在秦國受到重用時又收服了魏國。秦昭王沒有得到韓、魏的歸順之心,就出兵攻打齊國的剛、壽兩地,範雎因此非常擔憂。這樣,秦國所顧忌的,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秦國對燕、趙兩國用兵,對它說來是很危險的事。因為越過韓國、穿過魏國去攻打另一國的國都,前麵將遇到燕、趙的抵抗,而韓、魏又會乘機從背後打來,這是危險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國進攻燕國、趙國時,不曾擔心韓、魏會從後麵襲擊,這是因為韓、魏都已歸順了秦國的緣故。韓、魏是各諸侯國的屏障,卻讓秦國軍隊能夠往來其間,這難道不是明了天下的形勢嗎?讓小小的韓國和魏國去抵擋如狼似虎的秦國,它們怎能不屈服並投入秦國的懷抱呢?韓、魏兩國已經屈服並且歸順了秦國,這樣,秦國的軍隊就能夠暢通無阻地攻打東方各諸侯國,從而使各國遍受它的禍害了。

韓國和魏國不能獨自抵擋秦國,然而天下的諸侯卻又要憑借韓、魏來掩護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強和韓、魏的團結,從而抵擋秦國。秦國軍隊不敢越過韓、魏來覬覦齊、楚、燕、趙四國,這樣,齊、楚、燕、趙四國就能憑借這種形勢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來支持麵對強敵的韓、魏,使韓、魏沒有東顧之憂,而為天下的諸侯挺身而出,抵禦秦兵。由韓、魏兩國來對付秦國,而其他四國在後方休養生息,並且暗中幫助韓、魏解除危急。像這樣就可以應付千變萬化的局麵,那麼秦國又能怎樣呢?

不知道出此策略,卻貪圖邊界上的微小利益,背棄、破壞盟約,以至於自相殘殺,秦國的軍隊尚未出動,而天下的諸侯已經把自己搞得困頓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鑽他們的空子,攻取他們的國家,難道不可悲嗎?

一文一語

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