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六國論(1 / 2)

六國論

蘇轍

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蘇轍的《六國論》著眼於戰略形勢,批評六國沒有戰略眼光,不能聯合抗敵,卻互相殘殺。

嚐讀六國世家①,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②,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裏之秦,而不免於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嚐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③,而在韓、魏之郊④;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衝,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昔者範雎用於秦而收韓⑤,商鞅用於秦而收魏⑥。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⑦,而範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見矣!秦之用兵於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於前,而韓、魏乘之於後,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嚐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於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委區區之韓、魏,以當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於秦哉?韓、魏折而入於秦,然後秦人得通其兵於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

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注釋

①六國:戰國時期的六個強國,分別為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世家:司馬遷《史記》的一種體例,主要記載諸侯國、王的曆史。

②諸侯:西周時期周王朝所分封的國家的國君,這裏指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

③齊:齊國,今山東省大部及河北省的一部分。楚:楚國,戰國時曾擴展到今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燕:燕國,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南部。趙:趙國,今山西省中部、陝西省東北部及河北省西南部。

④韓:韓國,今山西省東南部及河南省中部。魏:魏國,今山西省、陝西省交界的黃河以西地區。

⑤範雎:魏國人,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

⑥商鞅:衛國人,輔佐秦孝公兩次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