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說,隻要人活著,框架的變化就永無止息。它伴隨我們一起成長,一起改變,無論是更糟,還是更好。隻是它的變化有時是顯性的,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有時則悄悄地進行,我們不易察覺。
此外,框架代表的是一種過去時,是我們內心深處所有過去的累積。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在吸收這個世界傳遞給他的信息和教育。這些教育本身是不斷更替、變化的,由此施加給他的影響也是不斷變化的,是過去的延續。
最重要的是,框架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一方麵,它容易阻礙我們對事物進行觀察,就像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所看到的和實際情況是有差別的;另一方麵,與自信、愛、積極等聯係在一起的框架,能推動事物向理想的狀態發展。
由此可見,框架既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橋梁,又是阻礙我們全麵認識事物的障礙;既是我們的朋友,又是我們的對手。就像比賽的雙方,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我們需要不斷戰勝它、引導它,從而超越它。
這是一個和生命捆綁在一起的過程。我們隻要生存一天,試圖超越框架的努力就存在一天,就像古希臘神話中不斷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隻不過有的人更敏感些,察覺自我框架的能力強些;有些人則終身混沌,受製於框架的簡單反應。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有所改變,隻不過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因為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框架隻會越來越多。經驗多了,意味著框架的力量也更強大。
前麵我們說“需求引發觀念,觀念影響行動”,可以進一步說“信念決定命運”。框架作為一種潛藏的限製性觀念,時刻影響著人類意識的形成。若能延長那些對我們有益的框架發生作用的時間,甚至創造新的框架,我們就能塑造並維持積極的信念,改變甚至消除那些消極的信念,用積極的行動開創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了解意識的作用過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點。
人的意識可以分為三種形態:潛意識、前意識和主意識。潛意識又被稱為右腦意識、宇宙意識,是人類內心潛在的對某一件事的看法和判斷;前意識介於主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是人腦在第一時間作出的反應,是能夠幫助個體阻止潛意識的本能和欲望的一種控製性意識;主意識則是大腦經過判斷後的一種理性思考,由它引發實際行動。
在前意識遇到一件事並有了初期反應後,潛意識就開始發生作用,根據直覺和過往經驗判定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最終形成主意識,進而采取行動。無論我們是否察覺到,潛意識都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強烈的作用和影響。
比如,潛意識裏你認為自己很聰明,那你在工作、生活中就會覺得自己是聰明的,做每一件事都充滿自信,事情也容易朝預期的方向發展,做好後你會自認為越來越聰明了;如果你認為自己很笨,做什麼事別人都會輕視自己,永遠都是一副沒有主見的樣子,日子久了,你就真的會變成一個很笨的人。
再比如,銷售經理準備去見客戶,我告訴他要自信一些。隻有當你足夠自信時,別人才能感覺到你的產品好;當你不自信時,傳遞給他人的信息就會大打折扣--連你都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客戶還會信任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