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誌堅身患重疾怎麼辦?軟弱的人氣餒,堅強的人抗爭。丁毅身患重疾,他選擇的是堅強的抗爭。由於身體不能移動,下肢癱瘓,他隻能在特製的椅子上生活和學習,一整天都保持一個姿勢。如果沒有別人幫助,他就不能離開椅子,更不能躺下。煩躁和痛苦自不必說,但是麵對如此困境,丁毅從沒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追求。在特製的椅子上,他手不釋卷,不但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還寫了許多讀書筆記。丁毅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態度感染了青年朋友們。經常有人通過各種方式跟丁毅談人生、談理想、談未來。青年朋友們給了丁毅許多安慰和鼓勵,也從丁毅這裏吸取了生活的信心、勇氣和力量。丁毅在和青年朋友們的交流中,用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曆告訴大家,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人生不能陷入迷茫和沮喪中,而要勇敢地麵對現實,戰勝困難,開創自己的美好未來。
丁毅在和朋友們的交流中,談論過許多問題,往往都具有真知灼見,無論是工作、就業,還是戀愛、家庭,他都為青年朋友提供了許多真摯的建議。青年朋友在他的開導、鼓勵和幫助下,有些人擺脫了心理壓力,有些人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有些人找回了自信。當有人問他這麼做的動機時,丁毅回答道:“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幸福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現出人生的價值。”
勵誌感言
不屈不撓是人生最優秀的品質之一,在身患重疾的境況中仍不放棄對人生的追求,這是多麼感人、多麼可敬啊!我們在人生的曆程中,一旦遭遇挫折,應該保持著永不放棄和不屈不撓的鬥誌。沒有挫折的人生是平淡的,戰勝挫折、戰勝困厄,向世界貢獻自己的熱量,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磨難出英雄
一位著名作家在他小時候,意外地染上了一種嚴重的傳染病,持續高燒,幾天不退,而且還引起了嚴重的並發症,使他幾乎完全喪失了聽覺,成了半聾。他非常痛苦,默默無語,內心中無奈地承受著同學們的譏笑和不能繼續上學的痛苦。他的父親是一名工人,下班之後到處奔走求醫,由於父親常常不在家,教他學習的擔子自然就落到了媽媽身上。雖然患了耳疾,但他的頭腦卻非常靈活,特別渴望學習,通過媽媽循循善誘的輔導和耐心講解,他已經掌握了比同學們還要多的知識,令人遺憾的是正當他充滿信心地在母親的輔導下學習時,母親卻身患癌症去世了。
這殘酷的打擊,使他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生活為什麼這麼艱難?這麼殘酷?這許多不幸為什麼偏偏都落到了他的頭上?今後的生活該怎麼辦?看著沉默不語的孩子,明顯衰老了的父親撫摸著他的頭說:“不要怕!要有誌氣,要有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下去。”麵對不能上學、遭人嘲弄的困境,隻能依靠自己!從此,他走上了真正的自學之路。他從小學課本、中學課本一直讀到大學課本,還閱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和曆史著作。這樣,一個耳聾的人,一個沒有上過任何正規學校的人,卻依靠始終如一的廣泛閱讀和細心觀察,終於使自己成了一個成功的作家。
勵誌感言
常言說,自古英雄出磨難,事實確實如此。古代的左丘明、屈原、司馬遷無不是經曆了深重的磨難,才成就了他們的輝煌偉業,當今著名作家史鐵生也是身患殘疾,仍然寫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可見磨難是人生的大學校,其中有取之不盡的寶藏,隻有經曆了磨難的人才能對人生有深刻的體會。麵對磨難,不怨天、不尤人,奮勇抗爭,努力進取,抱持這種態度,才能在磨難中體會出人生的意義。
堅強的人
有這樣一個青年人,家庭屢遭不幸,生活貧困。一天,他碰到了一個棄嬰,憐憫之心使他作出決定,一定要把棄嬰養大,在這個青年人的心中,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青年人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把棄嬰撫養成人,12年來從未間斷。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困難,他都沒有後悔過,更沒有動搖過,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他視棄嬰如親生妹妹一樣,不但把她撫養成人,而且供她上學讀書。
青年人的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家庭生活很不穩定,難以忍受的母親不堪重負,最終離開了家庭。失去母親的家庭,僅有一個患病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如今又加上了一位毫無血緣關係嗷嗷待哺的妹妹,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難以承受的困境。對於意誌薄弱的人來講,麵對如此困難恐怕會心生怯意,很可能會把棄嬰轉交相應的政府部門,但這個故事的主角卻不懼困難,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麵對艱難困苦,青年人沒有彎下他稚嫩的脊梁,反而樂觀地麵對人生,堅強地麵對生活。不但靠打零工掙的錢供養了全家,自己還考上了大學。最為感人的是他還節衣縮食,把撿來的妹妹養大。雖然生活異常艱苦,但這位青年人卻從來沒有向組織和學校申請過任何補助。為了照顧重病纏身的父親,他曾一度輟學回家,在農忙時幫家裏種地,多少攢一點錢為父親看病,他一人挑起了家裏的所有重擔,為了讓撿來的妹妹能夠接受教育,他用業餘打工掙的錢供養妹妹讀書,最終他還把妹妹接到了自己就讀的學校。同學們看到他異常辛苦,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他多次婉拒了同學、老師和社會的捐款。因為在他的心中“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可敬的年輕人就是湖南懷化學院的優秀學生洪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