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身殘誌堅 (1)(1 / 3)

培根說:“幸運所生的德行是節製,厄運所生的德行是堅忍……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孟德斯鳩也說過:“大自然,既然在人間造成不同程度的強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鬥爭,使弱者不亞於強者。”

心中有光明

一個雙目失明的人,該怎樣麵對生活,他能自食其力嗎?他能發財致富嗎?答案是如果對生活抱有樂觀的態度,那麼他一定能夠成功。

盲人創業一定比正常人困難得多。但是有這樣一位盲人,決定不向命運屈服,在內心中立下了宏大的誌向,一定要成為生活的強者,根據家鄉的實際情況,他決定養牛。由於雙目失明,他不能閱讀養牛的書籍,所以他就四處求教,把相關的知識默記於心,他用手去感觸關於牛的一切知識,他摸牛槽、牛身、牛糞,從不同的變化中去感受牛的體溫和飲食情況,日積月累,他漸漸總結了一整套方法,按照這些方法,他每天都扶著牆壁,在黑暗中摸索著為牛準備飼料,他喂養了十幾頭牛,每天都要摸索十多回,他的雙手能感覺到哪頭牛是健康的,哪頭牛生病了,他聽聲音,聞氣味,久而久之,他終於掌握了一整套盲人特有的養牛技術。因此,他養的牛又肥又壯,很受歡迎,不但能自食其力,而且還小有積蓄,變成了村裏的富裕戶。後來他還幫助許多殘疾人創業,為他們傳授養牛技術,受到了村裏鄉親的一致稱讚。

勵誌感言

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也許命運對我們並不公平,在遭逢厄運時,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還是不屈不撓,奮勇拚搏?你會如何選擇呢?選擇前者,一定是懦夫;選擇後者,一定是勇士。

不屈服,不認輸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不幸失去了右手,對他來說,生活變得異常艱難,他消沉過,沮喪過,但他深知生活還在繼續,他不能向命運屈服,他決心戰勝命運,於是他向殘酷的命運發起了挑戰,他決定向廣告領域進軍,他要成為一名廣告設計師。

最初,他用左手學習美術和設計,他畫的圖歪歪扭扭,但他依然堅持著。除此之外,他還用僅剩的左手學習電腦,漸漸地他不但掌握了基本的設計技能,而且還掌握了電腦。

在練習左手掌握這些技能的過程中,他付出了驚人的努力,在無數汗水的澆灌下,他順利地獲得了工藝美術設計專業的證書,並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他的公司為當地的多家報紙編輯圖片和廣告設計,也承攬書籍和畫冊的封麵設計和排版。經他親手設計、繪製的作品,經常受到客戶的歡迎。當那些客戶知道他僅有一隻左手時,無不驚歎並深深感動。但是,他的成功絕不順利,原因是他是殘疾人。

當人們問起他創業的艱辛時,他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笑容,他說:“我學設計和電腦操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讓人沮喪的是成立公司以後,承攬業務的艱難。許多人一見到我,發現我是殘疾人,便將我拒之門外,有些人態度十分生硬和冷漠,但我從來沒有泄氣,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我深深地知道,命運隻有自己把握,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同情和憐憫上,一切要靠自己。”

勵誌感言

軟弱的人,依靠他人;堅強的人,依靠自己。縱觀曆史上一切成功者,無不具有堅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他們勇於向命運挑戰,並在奮勇拚搏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無聲的世界有光明

聾啞人的世界是寂靜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光明的,聾啞人要創業,必須付出比常人多許多倍的努力。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聾啞人李先生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李先生的母親說:李先生兩歲時還不能說話,對聲音沒有什麼感覺,當時父母很急,去了很多醫院都無法醫治。一個可愛的孩子生活在沒有聲音的世界中,母親隻能傷心地流淚。7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聾啞學校讀書。13歲小學畢業時,母親卻臥病在床,生活驟然陷入艱難之中,懂事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請親朋好友幫忙,終於在附近的工廠找到了一份工作。幹了幾個月,他又開始學其他手藝,比如維修電器、修車之類。不到20歲,年輕的李先生隻身來到東莞一家小型工廠求職,工廠老板看到聰明伶俐的他,掌握了一定的電器知識,就決定收下這位聾啞人。有一次,廠裏來了一技術要求較高的業務,那些老員工都難以達到質量要求,但是剛來的李先生卻做到了。老板得知這個年輕人如此優秀,感慨地說,廠裏哪怕再多幾十個這樣的聾啞人也不怕。兩年後,由於經營不善,工廠倒閉,李先生又回到家鄉打工,但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商量,要安身立命,就必須有自己的產業,於是他準備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