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側重於觀賞性;‘廣播體操’側重於實用性。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實用。其目的的不同,對其內在的講話技巧要求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然而,長期以來,我在練習當眾講話時,用的是‘藝術體操’的方法,想達到的卻是‘廣播體操’的效果。結果是‘廣播體操’沒練成,‘藝術體操’也做得不倫不類。
“如果將當眾講話過分地理解成演講,在“演”上下功夫,那就走偏了。比如手勢的問題,在當眾講話訓練課上老師並不過分地強調,隻是說,手為心聲。一個人的手勢,就如同他的牙刷,應該是專屬他個人使用的東西,人人都不相同,隻要做到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總之,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朋友們,當眾講話不是參加演講比賽的那種演講。不要用學演講的方法去練當眾講話,掌握了基本的當眾講話技巧後,最好的老師是你自己。當你講話時,你自己的》中動和欲望才是最值得你信任的,這比任何教授所能告訴你的任何秘訣都更有價值。”忠告之三:不要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當眾講話訓練班”的學員李先生說:“報名參加這個班時,我最關注的是訓練效果。記得當時我問谘詢老師:‘你們能保證我上完這課就能讓我克服緊張嗎?我已經自我封閉這麼多年了,你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真的能改變我嗎?……’
“谘詢老師對我說:‘心理學上有個結論,即一個人要養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連續不間斷地重複21次:反之,要克服一種不良習慣也同樣如此。當眾講話緊張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在眾人麵前講話不習慣的問題。從小到大,我們在課堂上很少發言,在單位裏有機會發言時能躲就躲,更多的場合是坐著說幾句,偶爾必須站著當眾講話時,自然就不習慣了。我知道你來是想改變在眾人麵前不敢說或不會說的習慣,隻帶著‘我想改變’來還不行,要想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必須把‘我想改變’換成‘我一定要改變’。然後結合自己的情況定一個能量化的目標,比如,21次是個常規目標書,我的情況複雜一些,就要在此基礎上再加大數量。如果你真的堅持這樣做了,依附在你身上的當眾講話緊張這一頑疾,自然會逃回它應呆的閾值呈。’
“聽完谘詢老師的一番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當即報名參加訓練。上完第一堂課後,自感我的緊張程度比較嚴重,我暗自定了兩個月內在眾人麵前講話100次的目標。說到做到,我又同時報了個‘人際溝通訓練班’,聽說這個班也是以參與為主,同樣有當眾講話的機會。這樣每星期我在每個班上都有3次以上的發言機會,加起來就是6次以上,另外,我還積極參加大釗俱樂部活動,這個俱樂部活動就是為我們學員提供更多練習當眾講話機會的。每次參加俱樂部活動,我也能爭取3次以上的發言。在單位裏,得住機會我就講,想不到的是,當記錄本上標出57次時,我就和原來我最討厭的緊張老弟說拜拜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習慣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要想改變一種習慣,也不要指望在短時間內就能改過來。當然,這裏麵有個相對快慢的問題。要想盡快見效,關鍵是訓練方法和個人提升自我的決心。老師指導有方,學員學之不怠,這樣並肩努力,才能得以保證訓練的效果。“事情還不那麼簡單,兩個班的課程結業後,自我感覺可以了,大釗俱樂部的活動我也就沒在參加。過了不長時間,因為一時的放鬆沒練,結果討厭的緊張老弟又來找我了。記得在一次公司組織的總結會上,當著公司各級領導的麵,腦子斷電竟長達5分鍾,讓我很沒麵子……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此刻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接著我又繼續參加大釗俱樂部的活動,每周六晚上到大釗俱樂部舉行的’說吧’裏麵現場練講話,由易到難,一步跟一步,循序漸進,又逐步找回了曾經擁有的感覺。當眾講話真的要時常練習,不能指望一口吃成大胖子。”
參加訓練後,如何較快地提高當眾講話的能力呢!請記住老學員的“三個提醒”。提醒之一:練習要有針對性“當眾講話訓練班”的學員馬女士的體會是:“從上第一堂課開始,就要全麵地分析自身的情況,找出最需要提高的弱項。如,我本人是當眾講話緊張,我便以此為突破口,按照老師提供的克服緊張‘三步法’,重點集中突破,在這期間不去過多地關注說什麼和怎樣說有新意,我定的目標是隻要有話說,站起來就練。越緊張,就越是逼自己站起來體會心跳的感覺。有點像學滑早冰,一次次地跌倒(卡磕),一次次地爬起來(重新講),熟能生巧,越滑(練)越好。學練遊泳,沒有不嗆幾口水的,比較而言,當眾講話的卡磕或語無倫次就舒服多了。“每當我緊張時,就這樣暗示自己:我就是要在講話中感覺心跳。我還有一緊張就臉紅的毛病,我就這樣暗示自己:我就是要臉紅,紅得發紫才好呢!
“我的體會是,一旦你這樣做了,練不上幾次,你在講話中,心律會逐步恢複正常,臉想讓它紅,也不那麼敏感了。
“緊張問題解決了。我的另一個弱點是在一些場合不知說什麼,總感覺自己無話可說,那麼我就以此為主攻目標,解決說什麼的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先是模仿別人,別人說一件交通事故的事,我也從自己的記憶中搜尋一件我目睹過的;別人說自己的坎坷經曆,我也模仿說一件自己的求學、求職或經商的不平常經曆……在這樣的模仿中,我慢慢地就感悟到了原來自己有豐富的礦藏,隻是不知從何挖掘而已。
“在模仿他人的基礎上,再躍上一個層次:別人說過的,我不再重複,而是談我自己的親情,講我自己的曆險記,論我自己的婚戀觀,說我自己的新思維……這樣一步步就進入了c說有新意’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