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2 / 3)

譬如,可以講你所認識的兩個人的故事,告訴聽眾其中一個人如何成功了,而另一個人則失敗了。聽眾會很樂意去聽,同時,還能因此而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在第8期當眾講話訓練班裏,曾有位學員,一直覺得自己的經曆很平淡,沒什麼可說的,激起聽眾的興趣難乎其難。我啟發他不要著急,認真地聽他人講就可以了。冥思苦想不一定有所得,說不定哪位學員的講話能夠喚起你的一段回憶。請相信一點,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埋藏著豐富的故事,隻是平時我們很少有意識地去挖掘。他真的按我的要求去做了,由於心態放平了,很容易地想起了他東北老家鄰居家兩個兒子的故事:

我老家的鄰居有兩個大哥。老大叫福全,會拉二胡。村裏村外有喜慶的場合,都請他去拉上幾曲。老二叫福來,跟哥哥學拉二胡。因家庭困難,兄弟倆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在家種地為生。

1977年恢複高考,弟弟聽說省城沈陽音樂學院招生,就勸哥哥一塊走出村子前去應考。哥哥說:“咱爹剛過逝,剩下娘一個人種地,哪能養活我們倆。要去,就你一個人去吧。一旦你考上,我一來照顧娘,二來供你上學。

弟弟穿著有補丁的褲子,拖拉著鑽出腳指頭的黃球鞋,扛著半袋子玉米餅,背著家裏祖傳的那把二胡,在一個春暖乍寒的早上,告別了娘和哥哥,深一腳、淺一腳地踏著殘雪,走出了那生活了十幾年的村莊。

走到村口,猛一回頭,他哥哥孤單單一個人還在目送他走向遠方。弟弟的眼淚涮涮地落了下來,在心裏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考上,報答俺哥,俺娘。

從家鄉到省城沈陽,800裏路,他先走了3天,後又坐了半天的公共汽車。沒錢,他不能坐全程的車。

在等待考試的幾天裏,渴了,喝幾口自來水;餓了,啃幾口帶來的玉米餅;困了,就睡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裏,有時人太多沒地方,隻能躺在地上。一天深夜,他夢中刮起了大風,感覺塵土飛揚,醒來一看是清掃工人的大掃帚扇起的“垃圾風”……

老天不負苦心人,弟弟真的考上了。苦學4年,1981年又考取中央民族樂團,從沈陽又到了北京。弟弟現在代表我們國家,經常為世界人民演奏。隻要有時間,每年他都要回我們家鄉,看望他娘、哥哥和鄉親們。

真實的、內幕性的生活都是人們願意聽的,隻要把自己的故事或他人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一定會引起人們的興趣,這是毫無疑問的。5.巧用人物對話在當眾講話中,適當運用一些人物對話,聽眾會感覺生動、有趣。

第48期“當眾講話訓練班”的學員鍾女士,她的練習話題是她的一段處理顧客投訴的經曆。起初,她是這樣講述的:

前幾天,有人闖進了我的辦公室,他怒氣衝衝,一進門就衝著我直嚷嚷。原因是上一周我們賣給他的羊絨衫出問題了。我再三對他解釋他都聽不進去。最後我對他表示,隻要他把事情說清楚,我會給他個滿意的答複。他一聽我這話,平靜了下來。最後我圓滿地處理了這件事。借此機會,我要告訴大家,無論遇到什麼事,心急吃不了熱餃子。

以上的講話,敘述是清楚的,給聽眾的感覺卻是平淡的。其實一般人大多就是這樣表達一件事情的。聽後,我這樣啟發她:“這件事是你經曆的,當時你與這位顧客之間肯定有一番對話,請把你說服他的過程重點地描述出來。”

根據我的建議,鍾女士重新構思後,這樣講:

上星期二,我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抬頭一看,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我沒來得及請他坐下,他就劈頭蓋臉地叫道:“王經理,瞧,這是你們店買的正宗羊絨衫。我讓櫃台服務員給我退貨還不退。你們還有理?我要投訴你們。”

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氣得隻是喘粗氣。

“我隻穿了一星期就成這樣了!”他大吼,“買回去後,我老婆簡直要氣死了。”

我請他坐下,再解釋清楚些。

“我沒時間坐下,我今天上班已經遲到了,我以後無論如何也不來這兒買你們的東西了。不信,你等著瞧。我再不來了。說到這兒,他伸出手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我們的營業執照。”

“聽我說,你坐下來把情況說清楚,這事包在我身上。”

一聽這話,他不自覺地坐在了椅子上,我們平心靜氣地交談後,這位顧客滿意地走了。借此機會,我要告訴大家,無論遇到什麼事,著急吃不了熱餃子。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講話者再添加一些模仿技巧,能把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模仿出來,講話內容就更為生動可信,讓人愛聽。6.運用肢體語言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80%是通過視覺接收的。這無疑也說明了電視普及後廣播受冷落的原因之一。當眾講話,人們主要是憑聽覺來接受講話者傳遞的信息,但由於是現場麵對聽眾,還應不忘肢體語言的輔助作用。譬如,在講話的過程中,結合所講內容,適當加上一些手勢和動作,必要時還可進行現場演示,使其更加直觀可見,一方麵幫助聽眾更準確地理解所講內容,另一方麵會刺激聽眾的注意力。

例如:“上星期二,我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抬頭一看,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當說到“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抬頭一看”時,可運用眼神,真的就把眼前當作門,做一個抬頭驚訝的動作。這會給人一個親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就會引起聽眾的注意。隨後,可一轉身,做一個麵對顧客的動作,再接著說,“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

經過加上這樣幾個肢體動作,就把所敘述的語言形象化了,不僅聽覺,視覺上也給人以刺激,使聽眾沒法不引起興趣和注意。

當眾講話的肢體語言包括眼神的運用、表情的變化、頭部的一低一抬、身體的一轉一回,以及人物對話其聲調的一高一低、語言節奏的一快一慢、有時甚至摻加點方言味等等,這些都是增強當眾講話效果的有效表現手段和方法。需要提醒的是,當眾講話的肢體語言就像飯菜裏添加的味精,僅是用來提提味道而已,不能用量過大。否則,那就不是在當眾講話,而是在說評書或說相聲了。

7.用口語表達

當眾講話與寫文章,雖說它們都是使用語言這個載體,但是,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前者是“以聲傳意”,後者是“以文達意”。因此,說話與寫文章在運用語言方麵是有區別的。這一點在我國古代尤為明顯。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從小精讀古代的文言文,以致日常說話也容易說文言文。有一則笑話這樣說:

一個書呆子,晚上睡覺被臭蟲咬醒了,便朝著妻子說:“賢妻,迅燃玉燈,丈夫為毒蟲所襲。”妻子莫名其妙,還以為他是說夢話,沒理他。

後來,他實在熬不住了,不得不改口說:“老婆子,快點燈,我讓臭蟲給咬壞啦!”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講話還是用口語好。有人會說,眼下書麵用語並不是文言文,講話和寫文章都是用的白話文,這還有區別嗎?雖然現在寫作和講話我們用的都是白話文,在實際運用中,還是存在書麵語和口語之分的。

有些朋友,不論在大小場合講話,養成了一種習慣,即事先把要說的內容寫出來,然後背講稿。提醒你別這樣做,背出來的東西不吸引人,既抓不住聽眾的注意力,也容易大腦斷電。

美國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曾這樣說:寫下來的東西是不適合用來當眾講話的。它的形式是文學的,書麵的語言讀出來生硬、沒彈性,無法讓自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去愉快、有效地表達!

假如講話的目的在於娛悅聽眾,而不是說教,便需將語言變得柔軟、簡明、口語化,並用自然地、仿佛未經事前思考的說話方式表達出來;否則,你的講話會煩死一屋子的人。

我們日常生活中,在聽一些人講話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口語化的語言,就像剛從山上摘下的山果,雖說帶點泥土,或有點蟲眼,但它因新鮮而讓人喜歡;背稿子講話,則是一聽水果罐頭,雖然完美,但不新鮮。那些文謅謅的書麵語,聽起來更像隔著衣服在撓癢。以上麵舉過的例子為例,對比感覺一下下麵兩段對話:

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裏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於是,我便自己動手圓夢了。

記得七歲那年,看同村年齡大的姑娘有高跟鞋,我就非常羨慕。向媽媽哀求道:“請您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工作很緊張,沒有餘暇顧及我這事。於是,我就自己去實現夢想了。

先讀上段文字,再讀下麵一段。對比體會一下語感上的不同感覺。上麵一段是典型的口語化語言:如:“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嚷嚷”;“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等都是些地道的口語。如在當眾講話中善於運用此類語言,就會把你與聽眾的距離一下子拉近。甸甸都能說到聽眾的心窩裏,很容易引起聽眾的興趣。請再翻回到前麵本書中所列舉過的一些學員發言的實例,重新品味。這一次閱讀這些學員的發言,專門從口語化的角度去品評,看看誰的發言,口語化語言運用得較地道,從中也可借鑒一下。

有人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得好,說得妙,就等於為思維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如何將這件外衣縫製得美麗合體,當然需要更多的講話技巧和方法。下麵單就口語化的特征列舉幾種,請參考。

特征之一:雙音節詞多

雙音節或雙音節以上的詞,語言信息表述得慢,聽的人來得及思考,適合“口傳”、“耳收”的接收特點,有利於以聲傳意。如:

“當我走上講台時”,不如說成“當我走上台講的時候”聽起來順耳。

“因我沒經專門的當眾講話訓練”不如“因為我沒有經過專門的當眾講話訓練”說起來上口。

另外,相同音節的詞相互搭配起來說,讓人聽起來順暢舒服,記起來好記。比如毛澤東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講話裏說:

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幹同誌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

這段講話中,單音節與單音節,雙音節與雙音節,四五個音節的與四五個音節的詞相互搭配,說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富有一種音律美和節奏美。

當眾講話,最好避免書麵語和口語相互夾雜,不文不白。如:“我們者是‘而立’的青年,倘不努力奮鬥,成功的希望就會化為烏有。”

這句話中的“而立”、“倘”以及“化為烏有”一類的用辭,都屬書麵用語,說起來拗口,昕起來也別扭。如果改為這樣說:“我們都是三十上下的年青人,倘若不努力奮鬥,成功的希望就會化為泡影。”這樣既聽起來順耳,說起來也順口。

特征之二:“畫麵感”詞多

譬如:要表現心情不安:書麵語用“忐忑不安”,口語說“心裏有十五隻水桶打水——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