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1 / 3)

夜裏,某局長的太太,翻來覆去在床上睡不著,便推推身邊正在酣睡的丈夫。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這位局長大人從香甜的夢中驚醒,睡眼惺忪地問:“幹嗎呀?”他妻子說:“聽說你在單位上開會發言,下麵聽的人就愛睡覺,你現在也給我來一段……”雖說是笑話,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當眾講話,空話套話連篇,陳詞濫調滿嘴,如同催眠曲,缺少吸引力。有些學員反應,自己的講話給人的感覺“空”,激不起聽眾的興趣。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更能吸引他人呢?

1.內容要集中

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最簡煉的語言,把要說的意思表達出來。譬如:本書前麵列舉的王女士談她初闖北京走投無路時的那段經曆。可以說她吃的苦,遭遇的挫折很多很多,但舍去不說,隻抓住元旦前一天傍晚的一個片段,重點談情緒上的起伏變化,集中談她人生曆程中這一個轉折的瞬間,把一個“北京不相信眼淚”的外來姑娘的強者形象表現出來了。話不多,給人的印象卻是深刻的。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注意力在2分鍾內最集中,興趣最高。精彩的當眾講話都是一個個2分鍾的組合。林語堂先生說:“演講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

在有限的時間內,選取最精的講話內容是初學者必須加以訓練的基本功。譬如:讓你在3分鍾內,講講去遊玩故宮的印象。聰明的辦法是隻選取某一印象重點講。否則,如果你對所到的每個景點都想說,一是不可能,二是即使你說全了,聽眾印象也不深。如果你隻重點介紹“珍寶館”,便有時間說出各種造型奇特、精美絕倫的鍾表,聽眾願意聽,印象也深刻。

有的話題,能用一個事例說明的,絕不用意思相同的兩個;而有的話題,需要從正、反兩方麵敘述時,用兩個則更能說明問題。譬如:上麵列舉的那個“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的話題,左先生隻選取了他與李教授的一段對話,便很有力度地用實證充分論證了他的觀點,給人留下的印象自然生動、深刻。

總之,緊緊圍繞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集中一個方麵來組織自己的講話內容,是講話生動、有吸引力的關鍵點。2.講究開頭相傳,在鳥的世界裏,許多鳥彼此之間都互不服氣。麻雀卻對孔雀很佩服,羨慕孔雀有一精美的頭和五彩繽紛的尾巴。孔雀卻對麻雀說:“你隻是看到了我的優點,卻沒注意到我的腳是那樣的粗糙。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我有意將頭高昂,尾部開屏,以轉移人們的視線……”

孔雀是聰明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心理學上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之說,指的是人們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最佳時段,是接觸某一事物時的一前一後。按此原理,要想當眾講話生動且有吸引力,開好頭、結好尾,尤為重要。

開頭的幾句話,最好有新意,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引起人們的興趣、挑起人們的欲望、或讓人有懸念。總之,讓聽你講話的人產生強烈的共鳴,願意聽你講下去。

開頭方式有多種,關鍵是要結合具體場合靈活運用。下麵列舉幾種,僅供參考。

(1)直入法:即第一句話就點出“主題”。如:“我的愛好是讀菜譜”,“我談的話題是‘昆蟲與人類’等等”。直接了當地把要說的話題點出來,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的。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話題本身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當聽到“愛好是讀菜譜”時,會覺得有些另類,願意聽下去;談到“昆蟲與人類”,會讓人產生好奇心。

(2)請求法:即以一個請求來開始、例如:“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都有幾個生日?”以引起聽眾的興趣,隨即再把話題展開講。

(3)懸念法:即一開頭說話,就提出一個懸念,以引起人們的好奇。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當然,我也不例外。朋友,你是否知道,愛美有時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聽到這裏,聽眾必然會想聽聽有時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帶著一種尋求答案的心理去傾聽你所講下去的內容。

(4)對比法:即一開口就提出兩個相對的概念,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常聽人講,應聘者在主考官麵前,一般都像‘老鼠見了貓’,我的經曆卻是‘貓見了貓。’”這話昕起來新鮮,能激起人們聽個究竟的興趣。

(5)提問法:即開口就向現場聽眾提問題,一種是讓聽眾回答,聽眾回答後要給以肯定,以此增強與現場聽眾溝通的氣氛;另一種是自問自答,如:“朋友們好,請大家猜猜我愛好啥?告訴您——走路。”這種提問法的運用,並非真的要聽眾回答,隻是表達上的一種技巧,意在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6)引用法:即一開口就引用一句名人的名言,或一句富含哲理的話引出話題。比如:“古語雲:‘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每逢想起這句話,我……”

以上就當眾講話開頭的具體方法舉例說明了6種,但實際上遠不止這幾種,如:製動法,是當台下沒安靜下來時,你可以站在台上,以靜止動,直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還有代入法,把個人的經驗代入話題,例如:“最近我被一個難題困擾著,我想,同樣的難題也會困擾著你……”等等,旨在提供一個思路,個人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精彩的開頭。

3.結尾的技巧

開頭,有開頭的方法;結尾,也有結尾的技巧,參考如下。

(1)回昧式:即讓人通過聽了這段結尾的話,引起一種耐人尋味的感覺。如:“我憑著毅力走到了今天。現如今我買的房就在紫竹院旁邊。每當我坐在暖融融的窗前,望著外麵紛飛的雪花。就想1990年12月31日的那個傍晚,它激勵我,送走了昨天,走到了今天,還將伴隨我走向明天……”

(2)提醒式:即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濃縮成一兩句話,用排比的形式說出。如:“至今我額頭上還留著一個疤痕呢I有時我照鏡子看到它,就隨時提醒自己:這是高跟鞋兒的代價;更是想當然的代價!”

)啟發式:即把自己講的內容,歸納成幾句富有哲理性的話表達出來。(4)呼應式:即把所講的話題,最後巧妙地點出來,照應開頭。如:“有人崇拜第一個吃螃蟹人的勇敢;我說,我更欣賞第二個吃螃蟹人的智慧!”再如:“這就是我‘貓見貓’的經曆!”

(5)調侃式:即用通俗、輕鬆的語言,以調侃的口吻結尾。如:“常言說:‘當官當副、吃飯吃素、穿衣穿布、出行走路。’雖沒當官,有幸占了尾!”再如:“讀菜譜,讓我獲得了精神上無比之快感。有朝一日,我當搜羅天下菜譜,做一桌天下精神盛宴,到時,請在座的朋友與我一道共同品賞!”

(6)號召式:即帶有感召性的結尾。如:“從此種意義上講,在當前倡導環保的形勢下,我們人類在某些方麵應向動物學習!”

(7)啟發性:即以議論的語調來結尾。如:“現在想來,當時真迷糊!可人都有一時迷糊的時候。我覺得,迷糊並不可怕,關鍵是迷糊過後,要盡可能避免再迷糊。”再如:“這事,已經過去多年了。每當回憶起,我就在想:小時做事,率真,敢為;大了做事,瞻前,顧後。有人把這叫做‘成熟’。可成熟的背後,是否也失去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8)抒情式:即用散文詩的語言結尾,以倡導某種信念。如:

“奇跡!一個溫暖創造的奇跡!

“溫暖是什麼?是教之有道,斥之有方。

“善於播種溫暖的老師是高明的老師。

“誰這麼做了,誰就收獲‘奇跡’!”

結尾的技巧也不止這8種,潛伏在你的腦子裏的精彩結尾肯定比孔雀開屏更絢麗。重要的是舉一反三,靈活運用。4.用實例說話第25期訓練班上曾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有兩位學員,一位是外地進京的服務員,另一位是北京某大學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在講話練習中,那位碩士研究生用詞考究,語句規範,台風文靜,講話層次分明,清清楚楚,遺憾的是,每次當眾講話後,掌聲稀疏;而那位服務員,每次講完掌聲陣陣。仔細分析,那位服務員受歡迎的原因是她善於用實例講話。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聽眾願意聽的是活生生的實例,不願聽的是空空的說教。

為了增強學員用實例講話的意識,訓練課上,有一項訓練內容是“談一個你熟悉的人”。這人也許是你敬佩的、喜歡的,也許是你討厭的,要求用實例說話。聽眾聽完,要認同你的觀點,達到這此要求,才算過關。

第12期訓練班上趙女士談她的丈夫。一開始,她這樣說:

我丈夫從事某商品的營銷工作,他做推銷工作已經十幾年了。他的為人大大咧咧,卻也隨和;在業務洽談方麵,他表現出的是精明,更多的還是誠實。我愛他的隨和、精明和誠實,但也煩他的大大咧咧。我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既讓我愛,又讓我煩的人。

她說完後,我在課堂上針對他的問題給她指出:“你給丈夫下了這麼多的定義,肯定你手中掌握了他大量的事實根據。比如他是怎樣的隨和、精明和誠實;同時又是如何的大大咧咧。請你舉幾個例子給我們聽。”

在接下來的又一次訓練中,她根據我給她的建議,重新構思後這樣說:

我丈夫從事某商品的營銷工作,他做推銷工作已經十幾年了。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出差,從首都機場起飛到上海。在候機室裏,他看中了工藝品店裏的一把紫砂壺。人家標價580元,他硬是砍到了180元。售貨員迅速麻利地從貨架上給他取下同樣式的一把壺進行包裝。這時他機靈地說:“稍等,麻煩你給我用壺蓋敲打一下壺體。”一敲,聲音不對勁兒,結果壺底有一條裂痕。我暗暗敬佩他的“精明”。

隨後,我們又去咖啡廳。剛喝幾口,廣播便說登機,我們趕快去登機口。在飛機上落座後,他突然想起喝的咖啡還沒買單。十幾天後,我們飛回北京,落地後一時我找不到他了,後來才知道他去咖啡廳補單了。

由於業務的關係他要招待許多人,在酒桌上,他有一種嗜好:酒一喝多點,就愛將自己的領帶送人。從結婚到現在,他已迷迷糊糊地送出了60多條領帶,因此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他的這種“隨和”和“大大咧咧”,害得我成天操心給他買領帶。

我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既讓我愛,又讓我煩的人。

這就是用實例說話。沒提“精明”、“誠實”、“隨和”以及“大大咧咧”等標簽性的詞,聽完後,每個人都會自發地給他貼上此類的標簽。有吸引力的講話是給聽眾有思考的空間。聽這樣的講話,有誰還想睡覺呢!

第8期“當眾講話訓練班”的許先生談了他的這樣一位同學:

這是一位睡在我下鋪的大學同學。有一次我們一起去校門口的一家書店買書。回到宿舍,見他脫下風衣後像身懷六甲,順手一摸,腰裏插著一本《托福考試教程》。

我說:“你幹這事,有點太冒險了吧?”

他卻說:“沒錢,又想出國,就得冒險!我還可以跟你打個賭,如果你請我吃頓麻辣燙,我明天敢約出咱們的校花吻她一口。”

我真請了他一頓,他也真是敢說敢做,約出校花吻了一口。

畢業後,他就去加拿大了。最近聽說,在加拿大住在一老女人家,為了盡快獲得綠卡,他與這位老女人結了婚。

記得我們畢業時,曾相約多倫多見,可我至今還沒走出北京城。

“偷書”、“吻校花”、“跟加拿大老女人結婚”,雖說我們不曾見過這位同學,至少在我們聽時,是津津有味的。假設改成這樣說,他“鬼點子多”、“膽大”、“意識新”等,卻很少能激起我們的興趣,也引不起我們的注意力,更談不上留下多少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