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旭輝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孩子,爸爸動不動就使用家庭暴力,他會怎麼辦呢?會覺得這還是那個溫暖的家嗎?一旦對家失去了應該有的感情,那必定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到那時,什麼
都晚了。
而且,過分的棍棒教育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小小的身軀怎經得起如此多的折磨?
心靈上受的傷害,加上身體上的傷害,不是就等於要了孩子的命嗎?
當然了,最讓孩子傷心的還是爸爸、媽媽的不理解與“狠心”。像旭輝,他一定會很茫然,“我有什麼錯呢?為什麼爸爸又要拿拳頭對付我,難道一直以來他們就不曾愛過我,不然,怎麼會這樣對我?”“爸爸媽媽是我的親生父母嗎?為什麼同學們都會有一對理解他們,愛護他們的父母,而我……”
當然,我理解,你是想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想他往一個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你首先給他的是一個健康的教育嗎?一個長時間生活的家庭暴力裏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極端的,不是性格孤僻就是性情乖張。而且經常屈服於父母暴力教育下的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在以後的社會交往中,就會用暴力解決事情。
2009年3月,廣州日報上就曾刊載這樣一個案例:
王女士這幾天非常煩惱,原來,她的兒子小建因沉迷網絡竟常常在網吧待到半夜。一年前,當她發現小建有沉迷網絡世界的跡象後,也曾語重心長地跟他談過心。可是,幾番談心教育卻絲毫不起作用,心急如焚的王女士發怒了,她抬起的右手重重地落在兒子的後腦勺。
挨打後的那幾天,兒子很乖,不再上網了。可是不久她發現,兒子是背著她偷偷上網,憤怒中的王女士繼續對兒子實行體罰。誰料想最近一段時間,小建幹脆常常在網吧待到半夜,不願回家。
可見這樣的教育的確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林達應該怎麼做呢?已發現兒子吸煙,當然不能置之不管,但至少應該先聽孩子把話講完,根據事情發生的原因來糾正孩子的這
一錯誤行為。不是采用棍棒暴力,而是選則說服教育。當然,我還有幾點建議:
1.哪怕孩子是故意犯錯的,但是懲罰也要有“度”。2.年齡不同的孩子,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們的批評教育方法也要“因材施教”。小孩不懂大道理,隻需要讓他明白,那件事不應該做就可以了。有思想的孩子,就得讓他們自己領悟到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為什麼錯了。3.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懲罰孩子要選擇場合,不可當眾不留情麵地傷孩子的自尊。4.批評教育應當就事論事,不可老翻舊賬。很多時候,本是一個小事情,結果父母們的一番回憶,搞得孩子好像做什麼都不對了。孩子聽著不服氣,家長越講越生氣,這何必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