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時間生活在家庭暴力裏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極端的,不是性格孤僻就是性情乖張。“叮鈴鈴……”我高興地接起電話,卻聽見電話那頭有哭泣聲。“阿姨,你可以告訴爸爸不應該用拳頭告訴孩子錯與對嗎?”聽了這話,我心裏一驚。
孩子是父母心頭之肉,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但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黃荊條子出好人”的傳統觀念還是在大部分家長的頭腦裏紮了根。
誰都不想打孩子,打是因為他們不聽話或做錯了事。難道我們的批評教育就隻剩下棍棒教育了嗎?
林達是一個國企工程師,他有一個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林旭輝。
下班回家後,他像往常一樣正坐在客廳裏看中央二套的“經濟半小時”。兒子林旭輝放學回家了,一進門就是那聲:“爸……媽……我回來了!”
正要進自己的房間,“啪”的一聲,一個東西掉了下來,剛好落在林達的旁邊。旭輝正要俯身去撿,卻已被爸爸拿在了手裏。林達一看,臉色立即大變:
“煙?好小子,你還學會抽煙了?”
旭輝看了爸爸一眼,滿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呀?看那些網
遊裏的老大、電影裏的英雄,哪個不會吸煙的?能從嘴裏吐出一個
又一個的煙圈圈兒,特別威風,忒男子漢,忒……”
還沒等他說完,林達一記耳光就打了過來。
林達瞪著眼睛,氣呼呼地指著林旭輝的鼻子說:“你這孩子開始不學好了?小小年紀就學會抽煙了啊!若是你以後還敢抽,看我不打斷你的狗腿!”
林旭輝捂著臉,梗著脖子,看著爸爸,滿臉的不服氣。林達一看,更加生氣了,掄起胳膊又是一拳:“還不服氣。今兒要是你不認錯,不給我下個保證,我就打死你!”說著就開始巡視四周,找平時那根用來教訓兒子的棍子。
我們的父母一直恪守著“棍棒教育”的理念。然而,這樣單純的“棍棒”教育,已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棍棒教育會讓孩子身心同時受到傷害。孩子哪有不犯錯的?正因為他們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職責才更加重大。在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時,給予正確的、恰當的教育,這才是一個優秀的父母應該去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的孩子錯了,我們就懲罰他們,而他們卻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那起不到教育目的。我們是想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避免下次再犯,而不是為了抓住孩子的錯,懲罰他們。
很明顯,才上三年級的林旭輝抽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但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是這件事本身是錯的,他甚至把這認為是“男子漢”、“英勇”、“帥氣”的標誌。他錯就錯在沒有正確的偶像崇拜觀,對事情沒有取舍。他喜歡的,要學習的是英雄們的英勇、智慧、寬容、正義。而不是抽煙、喝酒……
孩子不知道這是錯,爸爸也不給孩子一個申辯的機會,當然會出現那樣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