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島國帕魯(2 / 2)

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本一大堆應該由中央負責的事務,交給了地方自行處理,也就是權力轉移。

權力轉移的後果最主要就體現在軍隊上,軍隊的糧草由地方提供,並且還是在亂世當中,島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已經大幅度的下降,沒有辦法對地方進行妥善有效的控製。

他所掌握的所有力量,都高度集中在城市當中,至於說鄉下地方,已經成為了割據主義的溫床。

人是追逐著利益前行的動物,他們聽從中央,是因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足夠的地位和利益,並且還有著軍隊在一旁束縛著他們的野心。

對於戰爭他們也是同樣的態度,能夠給自己帶來足夠利益的話,他們就會拚命的去支持,畢竟他們並不會真的走上戰場;但若是戰爭不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的話,那麼他們即使是在表麵上迫於壓力進行支持,但是在實際上還是會順從利益的選擇,導向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眼下的這場戰爭,無疑是大大的損失了他們的利益的,錢財地位什麼都沒有拿到,反而被自己的敵人打到了自己的老家當中,自己甚至都隨時可能被敵人的轟炸機給炸死,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會支持這場戰爭呢?

下層的民眾可能缺乏認知的渠道,認為這場戰爭是共和國率先跳起來的爭鬥,在全滅了他們的艦隊之後還並不滿足,用轟炸機將他們的城市一點點的摧毀,最終還想要進行登陸,徹底的將他們占領。

但若是稍微掌握一點權利,就能夠清楚的知道,這場戰爭的開始——至少在明麵上,是起源於前幾年的那場針對於共和國內戰的幹涉的。

當時他們想要趁著對麵內戰,狠狠地在他們身上撕下來一塊肉,順帶著打擊一下他們的氣勢。

但是沒有想到,不但幹涉沒有成功,反而被主人一棒子打出了家門,甚至連上個世紀拿到手中的超星半島都被迫吐了出去。

至於說當時他們是不是戰爭的支持者,現在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現在已經並不願意繼續這場戰鬥,不願意繼續進行和共和國進行戰爭。

身處位置高度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眼界的不同,中下層的權利階級認為這僅僅隻是一場爭奪利益的戰爭,隻要他們讓出來一部分利益,即使沒有辦法重現當年帝國的盛況,但是總歸能夠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可身處於高位的人知道,這是一場真正的亡國滅種之戰。

從1840年曆史邁入到近代,再到黑船事件將島國帶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之後,島國和共和國之間,就一直在爭奪著東亞地區的霸權。

清廷可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在實際上,卻也是做出了差不多的選擇。

北洋艦隊、救亡圖存,但是李鴻章最終還是沒有攪合板大將的能力,在給慈禧修園子的同時,還能夠讓戰爭穩中求進。

他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嘔心瀝血建立的北洋艦隊成為海下的殘骸,眼睜睜的看著東亞霸權落入區區島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