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應該會一直是個頑童,但是,生活改變了他,土木堡之變讓他經曆了長年的囚徒生活,又使他的人性更加完善。朱祁鎮死後的廟號,能得到“英”字的評價,不能不感謝土木堡之變,漠北的風沙,南宮的歲月,終於成就了他。
無為而治的藝術——非議萬曆帝
有人認為明朝落後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出所謂的“昏君”,而滿清出聖君。他們的理由非常充足——明朝的皇帝幾乎不理朝政,而且可以幾十年不上朝,而滿清的皇帝都很勤勉,一定事必躬親。這種理由看似正確,其實簡直是胡說八道。請問大家,現在的英國女王如果事必躬親,那麼是曆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呢?明朝的政治體製非常特殊,如果我們仔細地研究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明朝的皇帝不勤政,但是明朝的政府機構一直沒有出現混亂局麵,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明朝在建國以後,太祖皇帝廢除宰相而設立內閣,建立了一種新的政府體係,就是文官體係,其實,不過就是今天被那些君主立憲製國家修改使用的一種政治體製。首先,內閣是由官職比較低的文官組成,類似現在我們國務院的一個政府機構。文官體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帝成為了一個在一定形式上的虛位,治理國家的任務也由一個人的家天下慢慢成為了君臣共為。皇帝的權力因為內閣的存在被極大地削弱了,比如明萬曆皇帝,他欲立自己想立的太子都做不到,結果隻好以不上朝為名不見群臣。但是明朝的社會一直在向前發展,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文官體係。作為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完全負責好還是由一個文官政府集體管理好,我相信大家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大家都很熟悉的海瑞海鋼鋒,其人為人耿直,因為反對明嘉靖帝的政策而上書大罵嘉靖帝,但是誰知道,當時的海瑞不過是一個六品的知事。大家想想,一個六品小官的奏章可以直接麵呈皇帝,這在被部分文人歌頌為盛世的滿清可能嗎?這說明了什麼?而且,明嘉靖帝最終沒有能把海瑞怎麼樣。
萬曆皇帝的“不朝”不等於“不理政務”,關係國家軍事的重大決策,如三大征,萬曆皇帝都親自作決斷,尤其是軍隊在皇帝的絕對控製下,這是最重要的!明朝在200年時間裏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內閣,在中國古代封建農耕社會,隻要不是麵臨突發的重大事件,官僚隊伍都可以用已有的成例來辦理公務。並且明朝的“黨爭”因為官僚集團之間的爭鬥和互相監督有利於皇帝權力的穩定。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萬曆皇帝看起來雖然像隻懶貓,但抓起老鼠來可一點兒都不含糊。抗日援朝之役,把小日本的野心足足壓製了300年,僅憑這一點,萬曆皇帝的曆史定位,在中國曆代帝王中,絕對應該位居前列。韓國人沒有忘記他,直到今天,韓國人仍然在供奉萬曆皇帝的神位,感謝他的“再造之恩”。可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曆史評價,幾乎將萬曆皇帝等同於一個亡國之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明萬曆皇帝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他實在是拿不出一點兒開疆拓土、威加海內的豐功偉績,就是與他的祖上洪武皇帝相比,也相差甚遠。從另外一方麵來看,萬曆皇帝的文學造詣也乏善可陳,史家也未曾為他留下相關方麵的毀譽文字。在我們這樣一個以文學見長的帝國,一個皇帝,如果不會將他的國家打理得太平無事,但若是在文學或繪畫方麵有所建樹,後世在評價他的功過的時候也許可以為他的失職找到一點兒理由,例如南唐的後主李煜。萬曆皇帝在這兩方麵似乎都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但是,萬曆皇帝又實在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很重要的人物。無論是野史還是史學家的研究中,他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曆史上的帝王,人們記得的隻有那幾個因為某種功業而名垂千古的。大多數人的命運,乃是異常淒慘和悲壯的,當然除去少數窮奢極欲的例外。他們的悲慘命運乃在於他們自身的氣質和能力根本不適合,同時也不能勝任我們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皇帝這一職位,掙紮在求有為而不得,求無為而不能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