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怠慢國家的皇帝加上惑亂朝廷的奸臣,明朝不能不亡。然而,換個角度審視亡國君臣,得到的也許就是明朝滅亡時的另一種思路。
走出土木堡——非議明英宗
一般人的行事作風,有很多是在不得誌時能夠隱忍,在有地位以後就會暴露出他的本性,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對於至高無上的帝王而言,沒登位時謹小慎微,登上皇位後凶殘暴虐;初登位時勵精圖治,晚年昏庸無能,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
每個人的經曆都不一樣,不一樣的經曆又決定著不一樣的性情、不一樣的為人處世方式。明英宗朱祁鎮,按照正常的道路走下去,他應該是一個曆史上出現過多次的無法無天的頑童和昏庸的皇帝,但是,從土木堡的那天開始,一切都變了。
明英宗朱祁鎮,是宣宗皇帝的長子,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宣宗朱瞻基的正宮胡皇後舉止得體,賢良溫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後,宣宗還有一位貴妃,姓孫,這位孫貴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愛,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得到皇後的寶座,於是孫貴妃絞盡腦汁總想擠掉胡皇後而代之。機會終於來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後沒能為宣宗生下皇子,孫貴妃雖然也沒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條偷梁換柱的計策。她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位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懷有了身孕,於是將找到的宮女藏在秘室之中,與外界隔絕,派專人送飯、照看。然後買通禦醫,對外號稱懷孕,並偽裝了許多懷孕的跡象,由於當時孫貴妃深得皇帝的寵愛,因此無人敢透露半點兒風聲。就這樣十月懷胎,宮女順利產下一子,孫貴妃馬上派人將孩子抱到身邊,並秘密處死了宮女,然後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裝出一副產後非常虛弱的樣子。就這樣,這個小男嬰就成了孫貴妃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大明英宗朱祁鎮。孫貴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後宮,胡皇後被迫讓位。可以想象,這樣的一個太子,從小受到的,來自父親母親雙方麵的嗬護會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朱祁鎮在七歲時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年號正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朱祁鎮繼位初期,由三楊及張輔等人輔政,國家比較安定,社會經濟也有所發展。但他年幼貪玩,寵信太監王振,隨著皇太後和仁宣時期的重臣“三楊”的相繼去世與引退,後宮宦官勢力急劇上升,著名的大太監王振就是正統朝宦官專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對他言聽計從,他也依仗皇帝的威嚴排除異己,樹立朋黨。大臣下獄者不絕,正統朝的政治日趨腐敗。
宦官專權,是曆朝曆代幼年天子經常碰到的問題,國家因此會經常蒙受損失,但曆朝的宦官,所誤多在內政,在對外戰爭方麵,宦官的破壞力很少見。明朝是個例外,王振更是例外中的例外,可以說,是他一手把朱祁鎮送進了集中營。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從曆史上不勝枚舉的宦官發跡、擅權事例中,找到了一條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徑,獲得了自我閹割的精神力量。他像賭徒一樣,把肉體和人格作為賭注,用自我閹割的代價,鋪就一條飛黃騰達之路。於是他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其實這也是一切奸佞宦官取得昏庸帝王信任的先決條件。大臣立身於朝,受明主賞識,靠的是才能和機遇,而無恥小人就隻能靠“狡黠”二字了。
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與奸佞之間都有一種很難言說的“緣分”,並不單純是手段的問題。英主和賢臣有時也會這樣。比如唐太宗善於納諫,卻也隻願意聽魏的,別人向他進諫,他一樣要發火,還得魏出來解圍。王振也是一樣,當時宮中也有很多宦官,論奸佞、論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群的,如宣宗寵信太監金英等人,王振並沒能奪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魚得水,誰也離不開誰了。
英宗即位後,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愛的人,王振便越過原司禮太監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司禮監是明代宮廷裏24個宦官衙門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總管宮中宦官事務,提督東廠等特務機構,替皇帝掌管內外一切奏章和文件,代傳皇帝諭旨等,由於此職事關機要,曆來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擔任。後來,隨著“票擬”製度的形成,皇帝最後的裁決意見,要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紅筆批寫在奏章上,稱為“批紅”。奏章經過“批紅”以後,再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宦官掌握了“批紅”大權,實際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張太皇太後在世時,王振雖然受到張太皇太後和三楊的限製,但他依靠英宗的寵信,暗地拉幫結夥,勢力仍然逐步強大起來。這就為他後來擅權奠定了基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後張氏病逝,明朝失去了對王振最有控製能力的人。而此時三楊中楊榮在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病死,楊士奇因為兒子殺人引咎辭職,隻有楊溥在朝,而楊溥也老了,心計又沒有楊榮多,而楊榮引入內閣的大學士馬愉、曹鼐資曆太淺,威望不夠,王振便逐漸地控製了朝政。一些王公貴戚都討王振的好,稱呼他“翁父”。大臣們隻能望風便拜,更有無恥者紛紛認王振做幹爹。王振的權力可算頂了天了。王振曾經誘導英宗以重典治禦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他的不二法門。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一時間,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一些官僚見到王振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賄賂,以求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