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把這段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像煞有介事,玄宗信以為真,認為他對自己忠誠無二,十分賞識安祿山的忠心。於是在第二年的三月,命安祿山兼任範陽節度使。禮部尚書席建侯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在玄宗麵前大力稱讚安祿山公正無私,而前任範陽節度使裴寬與宰相李林甫也隨聲附和。三人又都是玄宗所信任的人,於是安祿山所得到的寵信已經無法動搖。在安祿山離開京城返回範陽的時候,玄宗還特命宰相以下的中央各級官員在鴻臚寺亭子為他餞行,給以特殊的禮遇。
因為安祿山總是能夠揣摩到唐玄宗的心意,又能不失時機地讓唐玄宗開心,所以唐玄宗常常召安祿山到長安朝見。安祿山抓住這個機會,使出他狡猾的手段,盡量討唐玄宗的喜歡。
安祿山長得特別肥胖,凸肚子,矮個子,體重300多斤,看上去好像一個大肉球。有這樣的外形作掩護,他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唐玄宗一見到他就樂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著他的肚子開玩笑說:“你長了這麼大的肚子,裏麵裝的都是什麼東西?”
安祿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沒有別的,隻有一顆赤誠的心。”
唐玄宗認為安祿山真對他一片忠心,心裏更高興了。可是,安祿山的這個回答,就算一般的人也會知道根本就是阿諛奉承的話,唐玄宗偏偏會相信。唐玄宗是中國古代比較開明而且比較有頭腦的皇帝,卻被安祿山的謊言蒙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他為什麼就會相信安祿山呢?
其實,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在安祿山之前,唐玄宗時代那位以“口蜜腹劍”著稱的宰相李林甫,也是靠著同樣的手段博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唐玄宗也是一樣的沒有發覺。
身處權力最高層的唐玄宗,因為自己本身比較有頭腦,所以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認為別人不敢也不能欺騙自己,就這樣,他的辨別力就慢慢退化,分不清哪些是真心話哪些是奉承拍馬的言語了。可是,他還偏要覺得自己看人很正確,於是才有李林甫、安祿山這樣的人相繼出現。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不容忽視,那就是唐玄宗對少數民族將領的看法。
在他看來,少數民族將領的特點就是能夠打仗但頭腦簡單,不大會說謊,不像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思想那麼複雜,所以自然就放鬆了警惕,把安祿山的虛情假意當成了忠心耿耿。
唐玄宗無比信任安祿山,後來還晉封安祿山為郡王,更替他在長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貴族的豪宅一樣華麗的府第。安祿山搬進王府後,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樂。
安祿山雖然善於拍馬奉承,但是他比較懼怕宰相李林甫。因為李林甫本人就是一個欺上瞞下的高手,安祿山的伎倆在李林甫眼中根本算不了什麼,更何況李林甫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對安祿山的一舉一動都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安祿山在李林甫麵前一直都規規矩矩,不敢耍什麼花樣。
不過,李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接任了宰相。楊國忠本身沒有那麼高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也是個奸佞小人,隻以個人恩怨用人、辦事。相對於李林甫來說,楊國忠簡直就是一個菜鳥,根本無法和安祿山的心思相抗衡,這就給了安祿山鑽營的機會。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安祿山入朝。在一次唐玄宗舉辦的宮廷晚宴中,大家正玩兒得盡興,安祿山起身上奏玄宗說:“微臣是一個武將出身的外族人,是低賤的人,一直以來受到皇上的榮寵過甚,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讓陛下重用的,願以這條命來為陛下盡忠到死。”
這番表白忠心,換來的是唐玄宗無條件的信任。安祿山騙取了唐玄宗的信任,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除了範陽、平盧兩鎮外,又兼任了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度使,控製了北方邊境的大部分地區。他秘密擴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將,任用漢族士人高尚、嚴莊幫他出謀劃策;又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8000名壯士,組成一支精兵,囤積糧草,磨礪武器。他這樣籌備,有人說,是隻等唐玄宗一死,他就準備叛亂。
其實不然,作為一個武將出身的大臣,安祿山想著的就是屯聚兵馬,為自己謀求一個更大的政治資本,讓別人不能動搖自己的地位。而且,安祿山擔任的節度使,都是唐朝東部地區的,而西部地區的一些將領則與他格格不入,經常有矛盾,為了提防這些將領,安祿山也要擴充自己的實力用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