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盛世主角的破綻(4)(2 / 3)

一次,玄宗與貴妃共坐,安祿山先拜貴妃,再拜玄宗,並說:“胡人拜見雙親的時候,是先母後父。”玄宗聽後更為喜悅。因為楊貴妃是他最寵愛的妃子,安祿山對楊貴妃都那麼恭恭敬敬,自然對他就更是忠心耿耿了。

安祿山媚事楊貴妃,雖然比楊貴妃大18歲,但還是母親母親地叫個不停,可是對太子卻並不恭敬。

有一次,唐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安祿山見了太子卻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問他為何不拜,他說:“臣是胡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解釋說:“太子是儲君,朕百年後要傳位於太子。”安祿山說:“臣十分愚鈍,向來都隻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臣真是罪該萬死。”左右令他下拜,他這才下拜。

為什麼安祿山對楊貴妃那麼恭敬,卻不把太子放在眼裏呢?這有個原因,因為太子本身就不是唐玄宗所喜歡的,所以對太子就不用像對楊貴妃那樣處處需要恭敬。這些是安祿山經過調查之後確定了的。他的這一表現,自然也讓唐玄宗十分滿意,覺得安祿山是自己最信得過的大臣。

盡管安祿山身體肥胖,但是卻十分擅長舞蹈。有一次,他在玄宗麵前跳起一種以轉圈為特色的“胡旋舞”來,卻旋轉自如,“其疾如風”。這一技藝,讓喜歡文藝的唐玄宗十分欣賞,對安祿山的舞蹈才能讚不絕口。安祿山對唐玄宗處處迎合,也難怪唐玄宗的心會被他牢牢抓住而沒有任何警惕了。

安祿山所要的,不過是一生一世的榮華富貴,但是,宰相楊國忠卻要和他爭鬥。楊國忠本來是個流氓,安祿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慣安祿山,兩個人就鬧起矛盾來,爭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鬧到唐玄宗那裏去。楊國忠幾次三番在唐玄宗麵前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要求唐玄宗處治安祿山,但是唐玄宗正在寵信安祿山,哪裏會相信。

楊國忠和安祿山爭寵,互相看不起,矛盾越演越烈。安祿山發覺了楊國忠要殺自己而後快的心理,所以開始預防準備,打算提前一步除掉楊國忠。安祿山利用自己經常進出長安的機會,考察長安附近的軍事狀況。他見到內地兵力不足,長安防務鬆弛,比較放心,就在範陽招兵買馬,趕造兵器,儲積糧草,準備楊國忠一有行動,自己就先下手為強。

日子一長,安祿山屯聚兵馬、擴充勢力的行為慢慢為人所知,加上楊國忠不斷地製造安祿山將要謀反的言論,這兩者結合起來,好像是安祿山謀反的跡象漸漸暴露出來了。

而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信任,也十分飛揚跋扈,他向朝廷要求把範陽的32名漢將都撤換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這個舉動讓唐玄宗起了疑心,覺得安祿山要有什麼行動。實際上,安祿山隻是要建立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軍隊,以便在和楊國忠對抗的時候不出任何差錯。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要安祿山到長安,他懷疑是楊國忠要除掉自己,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開始對安祿山猜疑起來。但無論是唐玄宗還是楊國忠,都沒有想到該怎樣防備安祿山的叛亂,隻是想著怎麼能用非軍事的辦法來解決。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月,楊國忠做了一件打草驚蛇的事情,想要在長安除掉安祿山,結果提前一步被安祿山獲得了信息,於是安祿山連夜出逃,迅速返回了自己的根據地範陽。

經過這件事,安祿山不但對楊國忠充滿仇恨,對唐玄宗也失去了信心,覺得是唐玄宗默許楊國忠除掉自己。既然唐玄宗可以對自己絕情,安祿山也打算對唐玄宗不義,而且,他是一個權力欲望十分強烈的人,自從得到唐玄宗的寵信享有很大的權力之後,他就對更高的權力充滿渴望。這次自然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可以放開所有的君臣、父子的包袱,直接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了。

經過一番準備,安祿山決定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範陽來。安祿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從長安發來的詔書,召集將士宣布說:“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麵麵相覷,但是有誰敢對聖旨表示懷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15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鼓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