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假裝沒看見(一)(1 / 3)

難得安閑的一天!是進入伊西斯之後最安閑的一天?還是自打離開聖弗洛伊丁以來最安閑的一天?格林希爾有些拿不準。她此刻正拖著休伯利安的胳膊,在月見之城的外城街區閑逛著。

回想第二次從聖弗洛伊丁出發以來,這一路上的經曆。在培迪·道格拉斯公爵向高斯皇家,確切來說是向葛裏菲茲個人的英勇氣概表示臣服以後,而帝國內亂的真相還未來得及傳達到海涯之前,她也確實在水晶宮享受過那麼兩三天安閑又奢華的日子。除那之外,似乎每一天都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危機與不安。

我啊,還隻是個十六歲的女孩子呢!她偶爾也會在心裏埋怨。不過為了能夠牢牢抱緊身邊亞麻色頭發少年的胳膊,就像她現在做的這樣,這一切又都是她心甘情願的。

值得慶幸的是,她目前的立場比較超然。她是赫伯家的大小姐、雲嶺的公主、高斯帝國的彩雲琉璃。而這裏是伊西斯,一片與她沒有絲毫瓜葛的大沙漠。她犯不著和莉迪婭一樣為應對這裏的旱災傷透腦筋。她之所以願意幫忙,更多是出於同情心和休伯利安那副爛好人的個性,而非必須履行的責任。如果不是休伯利安說什麼幫人幫到底,在把雷納德皇帝的信交給伊西斯之王薩克利·伊登之後,他們本可以順理成章地返回帝國。若是那樣的話,現在應該已經回到高斯境內了吧。說不定父親還會允許她繼續住在白沙港呢。也不用經受古蘭奇的惡戰、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馬賊的襲擊,還大老遠跑到月見之城,在沉悶的伊西斯元老會上忍受了整整一天。

“呐,休兒,你說伊登王他們三個老頭子的主張,誰的比較實在?”不知怎麼的,想著想著,思維就又繞到昨天元老會的那場激辯上。雖然嘴上總說伊西斯的事情和自己無關,格林希爾卻還是不能完全放下。

“實在?怎麼說?”休伯利安正看著路邊藝人的雜耍表演,一時沒會意過來。

“就是最有效,最切實可行啊!”

清源之王薩克利·伊登、沙火之王米哈爾·卡利裏、圖塔部落族長奧瑪·圖塔,伊西斯聯合王國三位最具權勢的人在元老會上各自陳述自己應對幹旱的主張,並且激烈地攻擊和指責其他人的做法。

米哈爾·卡利裏自然是力主舉全伊西斯之兵力東征賀坦德嘉。他的理由很簡單,伊西斯領土的四分之三是自然資源極度貧乏的沙漠,既然國內的水之源已經幹涸,就隻能依靠對外掠奪獲得。想要根治伊西斯民族的生存問題,唯有永久性占有一塊富裕的土地。伊西斯東臨賀坦德嘉,北接艾爾邁仙,南連沃科諾、多尼恩、摩索布萊恩三個南方小國。這其中,艾爾邁仙是一塊高寒之地。其南部的山勢極為險峻,幾乎沒有直通腹地的大路,再加上其國內獨具特色的兩支騎士團,實在不是一個發動戰爭的好對象。而沃科諾、多尼恩、摩索布萊恩這三個國家雖然國小兵弱,但南方諸國為了遏製伊西斯南侵,早在千年之前便締結防禦同盟。同盟的簽署國中甚至還包括龍之領域楓林城。再加上伊西斯武士不適應南方潮濕悶熱的天氣。南侵也不是一個好主意。這樣一來,伊西斯的鄰國當中也就隻剩下賀坦德嘉比較好欺負了。雖然入侵賀坦德嘉難免要麵臨來自高斯帝國的壓力,但比起其他兩個方向還是要簡單一些。伊西斯最近一千年來為數不多的幾次對外擴張,無一例外都是入侵賀坦德嘉。隻不過前幾次賀坦德嘉都在高斯帝國的支持下,以賠款或者進貢物資的方式化解了危機。而這一次,米哈爾·卡利裏則是要徹底將其滅國!

相比卡利裏王對外征討的強硬手腕,奧瑪·圖塔應對幹旱的方式顯得溫和許多。他鼓勵在本國內大規模搬遷,開辟新的棲息地。他選定的目標區域大致有兩處。受季風影響,降水相對較多的東海岸地區自然是首選。那裏既有豐富的海產品,又能進行海上貿易。早先遷徙至星月灣的幾個部落已經得到了實惠。幹旱爆發之後,更多的部落正在往那一帶湧去。截止到目前,東海岸地區已經超過飽和。新遷入的部落和原住民部落時有衝突發生。一支清源部落的騎兵大隊正趕往該地區維持秩序。

奧瑪·圖塔規劃中的另一處遷徙目的地是伊西斯西北部的岩地。岩地地勢相對較高,亂石叢生,荒蕪程度並不遜於沙漠,但受到海洋性氣候的影像,每年好歹都有一段短暫的雨季。或許吃苦耐勞的伊西斯人也能夠在那裏建立穩定的家園。

在應對幹旱的方式上,伊西斯之王薩克利·伊登顯得最為保守。他既不希望對外戰爭,也不希望人們背井離鄉,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不久前他還一籌莫展。但莉迪婭讓他看到了希望。他偏向於相信古老的伊西斯預言,依靠神器的力量渡過此次危機。因此他在元老會上要求各方保持克製,特別強調沙火部落必須停止對賀坦德嘉的戰爭。

仔細想一想,三位大人物的態度正好迎合他們各自代表的部落的利益。米哈爾·卡利裏之所以希望侵占賀坦德嘉,是因為沙火部落的傳統棲息地最靠近東方。一旦賀坦德嘉成為伊西斯的一部分,沙火部落必將近水樓台先得月地占據大量富饒土地。而湧向新國土的中小部落也將依附於沙火部落。沙火在伊西斯各部落中的地位將得到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