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他們跟大明帝國牽扯如此之深的時候,整個瓊海軍的戰略勢必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別的不說,在天津和京師這裏擁有了大量產業之後,他們以後再跟大明帝國打交道,還能動不動像以前那樣大喊“登陸天津港,殺進北京城”了嗎?
——當然不用了,因為貿易公司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可是,這真的完全一樣嗎?
“……誒,照這樣思路考慮的話,我們瓊市坊能發展這麼順利,是不是也有明朝方麵故意引導的緣故啊?周延儒那幫人搞經濟不行,玩政治可全是老手!”
漫畫家王晨忽然插入的這句話,更是讓會議室中一時陷入到寂靜之中,大家互相看看,臉上都顯出幾分沉重之色。尤其是商貿係統的那幾位——瓊市坊這段時間的大發展,即使在貿易公司內部也是非常亮眼的存在,當然也是他們的最重要的成績。但是如果被人解讀為是明王朝故意放水的結果,那這份成績可就要大大縮水了。
沉寂了片刻,卻是一向不摻合這些事情的王嬌嬌先開口——她很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你們還真是想太多——將來就算有什麼麻煩也是委員會那幫人該考慮的,我們這裏反正把工作做好就行了,這難道還能有錯?”
被王嬌嬌這麼一點,林漢龍也立馬點頭:
“就是!既然派我們到這裏來了,那就盡量把這裏的局麵作大作強。後方要有不同意見,無非再上全體大會辯論罷了。這總體路線本就人為製定的,根據形勢作出調整也很正常。咱們用商品打通了前往大明京城的道路,後方那幫人難道還非要用火炮再轟一遍才行?——你說是吧,郭委員?”
在座眾人中唯一的委員會成員郭逸隻能無奈聳聳肩:
“你們把話都說完了,我還能說啥呢——向委員會打報告的事情我來幹吧,咱們這邊還是照常運作就是。”
“嗨,不錯,有擔當,這才像個管理委員的樣子麼。”
林漢龍嘿嘿笑著誇了一句,之後大家的心情終於徹底放鬆下來,又開始熱火朝天的討論林漢龍這份計劃——搞煤炭產業,搞建材行業,根據後世的經驗來看,這兩項絕對稱得上是暴利行業。而即使在這明末時代,和衣食住行沾邊的也不會沒生意可做。
——北京城作為大明京師,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全天下有權有勢的大都聚集在這裏,照理說這京師裏早就該塞滿啦——就好像後世共和國的首都北京,才建國七十年不到,攤大餅都攤到了七環以外,將近一千公裏周長的範圍了。
而作為大明首都的北京城呢?從成祖遷都到這裏已經二百多年,不要說嘉靖年間才新擴建出來的外城,就是原本內城所在,也依然有許多大片大片的白地空在那裏。不是說沒人占——這些地皮大都是有主的,但占下來容易,有權就行。可真正要將其建設起來,那可是要花費大量真金白銀的。
這個時代的運輸技術和建築技術,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絕對是落後到極點的。而且花費還無比巨大——解席在遼東給尚可喜洗腦,說他砍一根木頭拖到京城能賣到幾十甚至上百兩銀子,並不完全是在忽悠他,那確確實實是京師木材行裏的報價。
當然這是指那些能做為梁柱主材的大木,可就算是一般雜木也並不便宜——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平民家庭,在孩子出生以後都習慣在房間屋後種上幾棵樹,等孩子長大成家要起房子了,樹木也正好成材,便可以砍下來作大料,這便省下了最大的花費。至於牆壁多半是夯土牆,泥土遍地都是,自家有把子力氣就成,屋頂用茅草蘆席湊合,這些倒不怎麼花錢。至於土地,那反而最不成問題,從來沒聽說造房子沒地皮的——哪怕在京師中也一樣。
但如果是想要蓋正兒八經用磚砌牆,用瓦鋪屋麵的房子呢?這花費可就大了去了——曆史上魏忠賢重修三大殿,光向朝廷工部就報銷了五百七十多萬兩白銀,還沒算天啟自己的內帑投入。另一個例子則是《紅樓夢》中賈府修大觀園,花費了兩三百萬,把林黛玉父親的遺產基本花光,賈府自己也差不多成了空架子。
——當然在這兩個案例中,很大一部分費用是被貪汙掉了。但這年頭造房子的材料和工程費用極高卻是不爭之事實。林漢龍作為曾經的包工頭,對此自然極為敏感,來到本時空以後也一直在大集體中負責工程方麵事務,在這方麵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所以,由他來製訂擴大京城產業規模的計劃,那無論起初途徑是什麼,最終的目標,肯定都是在這個明末時代恢複他的老本行:做包工頭,搞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