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九 新的合作(七)(1 / 2)

一番內部討論之後,大夥兒便各自開始行動。郭逸負責寫報告發回海南,而林漢龍則很榮幸的得到了邀請錢謙益,周延儒兩位大佬共飲下午茶,並“順便”談一談新合作事宜的榮譽。

……滾燙的沸水在小火爐上“咕嘟嘟”的響著,新泡的茶湯也是香氣濃鬱,不過對於那兩位大明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來說,這些東西顯然都有些粗陋了。但他們倒是保持了極好的風度,很有耐性的看著林漢龍用一把鐵鉗,將粘土爐膛最下層已經燒完的煤餅捅碎撥出,轉而從最上麵又放了一塊進去。

“這就是你們打算推廣的東西?看起來倒是挺實用,但也隻有小門小戶才用得上。大戶人家,這一眼爐膛哪兒夠。要一次燒起五六個爐子,可也未必比薪柴省多少。”

錢謙益的養氣功夫畢竟比周延儒稍遜一些,跟瓊鎮諸人關係也更近,說話便更少顧忌。心裏怎麼想的便直說出來——這一回林漢龍一封帖子,便將兩位朝廷大佬請來會麵,這麼大麵子,若僅僅隻是為了推廣這種小煤爐,那可太沒意思了。

對此林漢龍隻是微微一笑,尚未回應,旁邊周延儒卻先開口笑道:

“爐子倒也罷了,這煤餅卻是有些意思的——加上二成黃泥,卻反要比塊煤更加耐燒,若能推行開去,豈不是說天下石炭憑空增添了兩成?此功可不算小。”

當朝首輔開口肯定,錢謙益也隻好閉嘴,隻是斜了對方一眼,心頭暗道一聲狡詐——這兩位自從先後踏上了瓊州短毛這條船後,在外人眼中是好到了能合穿一條褲子,就好像當年的周溫組合一樣。但他們內心中是怎麼想,隻有自己知道。

而林漢龍那邊也仿佛完全不在意周首輔的讚譽,隻是哈哈一笑:

“這個畢竟隻是生活用具,而且構造簡單,看過的人自己就會做,難以保密。隻能算是很有益處的小發明小創造,私人搞個小攤子還行,作為咱們與朝廷合作的內容就不太合適了——我們打算與朝廷合作的,還是在其本身……”

他指了指地上那些黑煤渣子,向周錢二人笑道:

“北京城西郊的煤礦資源很豐富,我們可以在發展煤炭產業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工業體係。而第一步,便是要確保能源的供應。”

“目前民間采用的傳統采煤技術,是在地表挖掘很長的斜向坑道,完全依靠人力從煤層中敲鑿礦石,並拖運上來。效率極低,一個工人每天最多也就幾百斤的產量。另外,由於地下水的存在,坑道一旦挖深下去,底部必然會積水,以傳統的技術很難解決,往往隻能放棄掉,轉而另開新坑。除此之外還有個通風問題,傳統上也是以自然通風為主,最多設一些竹筒通氣管用於排除瓦斯……總體而言,由於工作條件太惡劣,危險性極大,隻有那些實在走投無路的人或者囚犯才會下去挖煤,導致這一產業很難做大。以至於煤礦近在咫尺,卻居然連北京城內的居民生活用煤都難以滿足。”

“所以你們就盤下了京師裏全部的石炭買賣,是打算自己來做這一行了?”

周延儒雖然貴為當朝首輔,對於京城市井之間的消息倒很靈通——陳大雷這幾天的行動成果斐然,差不多可以說是把京師裏幹這一行的都吞並了。當然短短幾天之內還不可能把手續都辦完,但基本意向都已經確定下來。以短毛的威懾力,估計也沒什麼人敢戲耍他們。

對此林漢龍卻搖了搖頭:

“不是我們自己單獨做,而是和大明朝廷一起做——周大人,錢大人,這便是我們與大明朝下一階段的合作項目。”

一邊說著,林漢龍拿出幾張圖紙,將其展示在兩位閣老麵前:

“我們將采用新式的機械動力進入礦井,全麵取代傳統的轆轤提升、水鬥戽水和自然通風方式,井下開采也將以炸藥爆破為主,這將大大節約人力,並提升工作效率。”

見那兩位隻聽得雲裏霧裏,林漢龍也知道跟這些明朝官僚談技術屬於純粹吃力不討好的行為,當下也不再多囉嗦,直接給了他們一個最終結論:

“在采用了全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式後,我們新建立的這家煤炭企業,其產量預計會比現階段增加一百到兩百倍左右——我是指當前京城裏所有炭行產量加起來的總和。”

“哦……這麼多啊。”

如此巨大的數字對比,終於讓兩位閣老大人臉上顯出幾分驚訝之色。不過周延儒在略略思考了一下之後卻又道:

“挖出這許多煤來……京師裏能用得了麼?”

見周延儒居然能馬上想到產品銷路的問題,林漢龍倒也頗為佩服——不愧是曾經的狀元老爺,這頭腦就是靈活,一旦接觸到他們的思考方式,這麼快便能舉一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