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二 你撤咱也撤!(1 / 2)

一加一小於一?

——聽起來似乎有些古怪,但這正是當前戰況的真實寫照——今日一戰,叛軍原本是抱著決死的念頭發起全力攻擊,而瓊海軍這邊雖然隻有兩千餘人,卻也是信心滿滿,在解席北緯等人看來,叛軍既然那麼急著自殺,他們也不介意滿足對方的願望,畢其功於一役,就在近日把這場山東叛亂徹底平息掉。

而遼東軍方麵,祖大弼敢於率領兩千多騎兵大模大樣走官道,當然也是對自家部下的戰鬥力深具信心。在這些遼東軍人眼中,內陸官兵都是廢物,從內陸官兵反叛而來的山東亂軍自然也強不了多少。

遼東軍的這份自信倒也不是完全妄自尊大——在曆史上那場沙河之戰中,遼東軍也就出動了幾千精騎,配合其它幾路步兵,便將山東叛軍主力給打垮了。他們這次調回關內的部隊其實不多,但皆為精銳。而此時祖大弼所率領的兩千餘人又是其中最為強悍的一批,更有祖家核心的八百鐵甲重騎在手,如果他敢於不計傷亡的話,哪怕與叛軍主力正麵硬撼,也足堪一戰。

——兩支部隊戰鬥力都非常強,即使單打獨鬥也完全可以擊敗對手,那麼當他們合在一起時,不是可以發揮更大力量麼?

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當北緯發現有“第三者”介入戰場之後,他立即取消了原定對叛軍發起總攻的計劃,更下令全軍高度戒備,並迅速撤回到己方炮火掩護範圍之內。

此時叛軍那邊已經因為要抵抗遼東鐵騎的衝擊而重新聚集在一起,並結成了一個不適合移動的堅守陣形,而後方的火箭彈也早已準備就緒,隻要北緯他們把叛軍陣地的方位坐標通過信號旗發回來,必定可以取得重大戰果,甚至可以說:這場戰爭將提前結束。

但在後方,解席和馬千山此時卻根本顧不上叛軍問題了,在得到前方通訊員傳回那支“援軍”的消息後,他們的第一反應便是詢問軍需官還剩下多少彈藥?夠不夠打一場高強度,針對快速騎兵突擊的防禦戰?其次,便是下令給一部分十二磅炮換上了霰彈——專門用於打擊衝到防線極近距離的敵人,盡管到目前為止,還從來沒有敵軍能做到這一點。

關寧軍方麵很快便注意到了瓊州軍的戒備,事後龐雨和敖薩揚曾經暗中議論,說咱們當時是不是有點緊張過度了——至少在初次見麵的時候,關寧軍那幫人還是挺友善的。隻是當北緯明確告訴對麵,請遼東鎮的騎兵大隊不要靠瓊海鎮步兵太近時,遼東軍那幾位將官的臉色就不太好看了。

對方的主將祖大弼是個非常壯碩,又極其醜陋的中年人。尤其是和他那英武瀟灑的白臉外甥站一塊兒時對比就更為明顯——祖大弼臉上到處是傷疤,特別在脖子上有一條極深的溝槽,若在別人身上肯定是致命傷無疑。但這位祖二將軍非常強壯,整個人幾乎呈四方形的,連脖子也要比常人粗壯許多,這麼重的一道傷口居然沒切斷他的氣管,還給長好了。

不過祖大弼肯定是受到了影響,具體表現在他很不愛說話,一般都通過手勢或動作來表達意見,更多則是由他的外甥充當發言人。正如此刻——縱使祖大弼麵露不悅之色,也隻是涵義不明的搖了搖頭,掉頭走掉了。

而旁邊那位英俊帥哥吳三桂臉上也頓時陰沉下來,大家都是武人,說話沒什麼好拐彎抹角的,直接質問:

“這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是為朝廷效力的,為何要防著我們?”

“我軍以火器為主,不習慣被人靠得太近,即使友軍也是一樣。”

北緯很直率的回應道,吳三桂眼中頓時顯出一絲譏笑之意:

“你們害怕?”

“就算是吧。”

北緯淡然應道,根本不吃對方的激將法。這下子吳三桂也拿他沒辦法,憤憤看了他幾眼,揮一揮手,跟他二舅一起帶領部下們走開了。

在前方戰場上,遼東騎兵已經非常英勇的擊潰了叛軍騎兵隊,雖然因為人數太少而奈何不了對方的步兵主陣,卻像一群凶狠狼群般牢牢綴著對方,使得那些步兵隻能蝟集在一起死死防守,不敢有什麼大的動作,非常狼狽。

這本是瓊州軍的大好機會——隻要他們願意上去放一通炮開一排槍就行。可惜這時候無論是前方北緯龐雨敖薩揚,還是後方解席馬千山,他們壓根兒不想再在叛軍身上浪費哪怕一粒子彈了——萬一遼東軍以及後麵的山東行營突然翻臉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