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一 忽如其來的“援軍”(1 / 2)

吳三桂?……未來的大清平西王!陳圓圓她老公!

因為先前有過與錢謙益忽然見麵的經曆,也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既然來到這個時代,與這些曆史名人見麵是遲早的事,龐雨的表情倒還比較平靜。

旁邊北緯敖薩揚也還能繃得住架子,沒什麼特殊表情。但胡凱徐磊陳添這幾個小夥兒就控製不住了,呼啦啦一下子圍上來,仿佛看猴子一樣將這位曆史名人團團圍住,隻嚇得吳三桂坐下戰馬連連後退,他本人自然也是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兒得罪了這夥短毛。

見這架勢,吳三桂身後親兵紛紛圍過來護著主子,這些遼軍長期處於東北苦寒之地,與女真軍互相攻殺,習俗行動都相當的“滿洲化”,除了頭上沒辮子外,看起來就和傳說中的韃子兵沒啥兩樣,行動粗魯得很,一上來就推推搡搡,口中連呸帶罵,大約平時橫行慣了。有幾個甚至朝這邊揮刀舞劍的,很是猖狂。

而這邊瓊州軍戰士長期以來連戰連勝,一個個也早就眼高於頂傲氣十足。一幫子現代人倒也罷了,都還沉浸在看見大名人的新奇中,可以不計較對方衛兵的失禮。可他們部下的本地兵卻都不是肯忍讓的,管你姓吳的是誰呢,膽敢這麼猖狂就是欠收拾!立馬周圍幾十杆步槍都舉了起來——大明瓊海鎮與遼東鎮的第一次見麵居然是劍拔弩張,雙方都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身處於隨時可能衝突起來的兩夥丘八之間,吳三桂本人倒是頗為從容,並不見緊張之色。到這時候他總算跳下馬來,隨手斥退部下,又輕描淡寫幾句話擠兌住對麵瓊州軍,讓那些傲氣短毛兵也不得不放低了槍口,不好再拿他當敵人看待。這份從容與應變能力讓後麵一直在悄悄觀察著他的北緯龐雨等人暗暗點頭,果然無愧於他在曆史上留下的鼎鼎大名——要知道這時候的吳三桂才剛剛二十歲,還不是曆史上那位精明狡詐,獨守山海關多年的大明總兵呢。

也幸好這時候的吳三桂年紀還輕,資曆尚淺,在北緯他們這批人麵前就端不起什麼架子,倒還比較容易打交道。雙方簡單交談了幾句,彼此交流了一下當前狀況——說起來山東行營的那些文武官員還不是全然無用,在了解到有一支什麼“大明瓊海鎮”直接奪取了登州府之後,他們很快就做出與這邊參謀組同樣的判斷——叛軍肯定先要全力解決後方之地,意圖打通回師之路。

當然在他們想來,區區數千南方軍肯定不是對手,於是為了避免已經顯出曙光的山東局麵重歸混亂,行營官員商議之後決定派一支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趕往登州府,協助那裏的南方軍隊死守府城。

在他們手頭最優秀的騎兵當然就是來自遼東的軍隊了,遼東軍也沒推辭,很爽快的派出了約兩千騎兵——聽起來似乎數量也不算多,但這兩千人中有八百人甲胄齊全,屬於遼東祖家最為精銳,能夠直接衝陣的親兵隊,另外一千多也都是輕捷剽悍善於騎戰的悍卒,絕對是遼東軍的核心力量。

龐雨等人原以為吳三桂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交談下來之後才發現並非如此,此時的吳三桂雖然已經嶄露頭角,身上有了個遊擊銜頭,在關寧軍中卻屬於小字輩,一般部隊還能指揮一些,這些最核心的力量卻還輪不到他。充其量手下隻有百餘名親信家丁,還是老爹吳襄臨戰前專門加強給他的。

這支騎兵部隊當前的指揮官乃是祖大弼,遼東祖家軍首領祖大壽的弟弟,人稱外號“祖二瘋子”的那位,此人對於部下的戰鬥力極其自信,甚至不肯繞道,直接沿著萊州——黃縣——登州的官道一路衝過來。盡管有人勸他說這麼走很可能遇上賊軍大隊,這位將軍卻很高興的表示:如此一來自己的部下們就可以擁有最多的斬首數量了……

結果居然讓祖大弼一語成箴——果然在黃縣這邊就看到了大批賊軍,而且發現賊軍居然找死一般把兵力分散的一塌糊塗,更好像已經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到處一片混亂,根本沒什麼人警戒關注後方——這正是最適合騎兵攻擊的態勢啊!於是祖大弼根本懶得去考慮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他眼裏這就是上天送給他的功績,二話沒說動手突襲,果然打了叛軍一個冷不防,同時也讓瓊海軍吃驚不小。

瓊海軍這邊感到驚訝,遼東軍那頭也是極為震動。在他們剛從沙河那邊出來時,還生怕走得慢了,趕不上增援登州,結果這幾天來在路上卻遇到越來越多的賊軍逃兵,一路上斷斷續續的,光俘虜就居然抓了好幾百。遼東軍開頭時還興高采烈當作功勞派人押送回去,後來幹脆懶得理會,直接驅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