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睡不著就起來做點事,不要躺在那裏憂慮不已。齧人身心的是憂慮,不是失眠。
讀過一篇講獅子和馴獅的文章,十分有趣。
文章說到有年輕人到動物園找工作,他希望做一個馴獅師。這個要求已經是很不尋常,但他的理由更不尋常。他原來已接近神經崩潰的邊緣,醫生告訴他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去找一份高度緊張的工作,讓他可以忘記其他的恐懼,因此他才來申請這份最危險的工作。這位年輕人後來成了一位相當出名的馴獅師,他的毛病也好了。
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
減輕自己負擔的方法,是幫助他人減輕負擔。
泰爾哈德教士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在中國尋找北京人頭骨。他發現運載行李的騾子,右邊掛的是行李,左邊是一塊大石頭,讓騾子的負載平衡。非洲人用竹竿挑東西,也綁塊石頭在竹竿的另一端,來讓肩挑的東西平衡。
我們通常是兩手各提一個箱子平衡負擔,比隻用一隻手來提要輕省得多。
承擔憂傷的方法是去分擔他人的憂傷。
有一位叫做巴特勒的女士有天回到家裏,她的小女兒從二樓的房間飛奔出來迎接她。屋子前麵是塊空地,她的女兒伏在欄杆上急著要見母親,誰知失掉重心,從樓上掉了下來,當時死去。巴女士悲痛欲絕。有位慈善機構的老太太來安慰她,對她說:“我一生的大半時日都是照料流落街頭的女孩子。現在我年事已高,沒有力量再招呼這四十多個女童,你何不來接手我的工作,讓你忘懷自己的憂傷。”
巴女士真的接過了這份工作。她雖然不能完全忘記自己的痛楚,但因為把他人的難處肩負了過來,她自己的傷痛就大大減輕了。
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
一位音樂學院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超高難度……”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穀底,消失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他勉強打起精神,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麵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這時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教授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教授緩緩地說。
為人處世要盡量對所有的人抱持寬容的態度。不寬容使一對對恩愛夫妻反目成仇,不寬容使許多幸福的家庭悲慘地四分五裂;而寬容則能使人得到重生,使家庭的慘劇轉變成幸福的結局。
1994年5月的一天清晨,正在甜夢中的湖北農家婦女王春英被人叫醒,她的丈夫早晨起來去鎮上賣包菜時,被一個開夜車的司機不小心撞死了。王春英瘋了一般的跑向出事地點,見丈夫已死在血泊中,旁邊肇事的司機也受了重傷,正被村裏趕來的人們拖出來痛打。雖然在巨大的悲傷中,王春英還是將軋死丈夫的司機從村人手下救出來,又攔了一輛汽車,將司機送到了醫院。
在醫院裏,司機身上沒有錢,王春英告訴醫生她來出;醫院血庫裏的血沒有了,而司機急需輸血,王春英毫不猶豫地捋起了袖子。
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用她最善良最寬容的心救活了肇事司機劉鋼,並且表示不要他的賠償。她說:“最值錢的是情,最不值錢的也是情,人死了,再鬧也沒用。”
王春英的寬容深深感動了劉鋼。從此之後,隻要王春英家有困難,劉鋼總是第一個趕來幫忙。王春英的婆婆患癌症,劉鋼和王春英一起鞍前馬後地照顧;王春英家的地,劉鋼搶著幫忙種幫忙收。
1996年,王春英患了病毒性腎炎,全身浮腫,不能行走,住進了醫院。又是劉鋼,送菜送飯,擦屎擦尿,耐心地照顧著病中的春英。天長日久,兩個善良的人之間有了感情,劉鋼終於對春英說:“姐姐,我要娶你……”春英沒有同意。劉鋼家裏也堅決不同意。可劉鋼的愛情和決心都沒有動搖,他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向春英表示他的愛情。同時為了表示決心,他喝下了農藥。
劉鋼被醫生救過來後,春英終於撲在了他的懷中。他們商定,等春英的丈夫去世滿三年後,他們就在他的墓地上舉行婚禮。
看著這個故事,我們不禁要想:如果王春英當時沒有寬恕劉鋼,而是和別人一樣打他一頓或要他賠償幾萬塊錢,那麼,在婆婆去世、自己病倒在床的日子裏,她將是怎樣的一副慘況呢?
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導技術的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英國諾曼·文森特·皮爾曾寫過一篇文章《致好心家長的信》,文中強調了在青年人初次踏入社會時,追求獨立的重要性,內容頗值得借鑒。
親愛的弗雷德:
你在信中央求我辦的事當然並不麻煩。你的兒子約翰不大喜歡目前的工作,你認為他幹其他活會更順心一些。你知道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是我的朋友,問我是否能給他通個電話,為你的孩子美言幾句。
我對此的最初反應也許正是你所期待的。為什麼不是呢?這是非常自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欣然從命!我拿起話筒,突然,一個奇怪的念頭閃過腦際。千事萬事,我卻想起一隻貓。呆呆的,我放下了電話。
上個星期五,我看到了街道上的一個場麵。人們放下手裏的活,津津有味地往窗外觀望。對麵的房子裏,主婦的一隻波斯貓跑了出來,爬上幾層樓高的壁架。貓沿著壁架一直走到盡頭,它在那兒被嚇呆了。它既不能向前走,又不想退回來,隻是坐在那兒,漂亮可愛又孤立無援哀憐地叫著。主人又是乞求,又是哄騙,又是發誓。後來,她叫來了消防隊,消防隊員架上梯子,總算把貓抱了下來。
弗雷德,這就是我看過你的信後想起來的事情,我也想到了約翰。我還清楚地記得當他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住在我家對麵,後來他跟我的孩子一起長大,最後大學畢了業。
我還記得每當他要做出決定或想實現一個計劃時,你總是免不了插手。還記得他打算造木屋那件事吧?你認為太危險,叫他不要幹;當他考慮從大學退出一年,自己在社會上闖一闖的時候,你覺得那樣做不明智,於是他也就作罷了;還有那個幾乎與他成婚的女孩,你認為他還太年輕也最終放棄了。現在他幹的工作是你幫他找的,對不對?
你求我幫一幫約翰,那好,我想我隻有對你講一講這些話才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別再幹涉你兒子的生活了。讓他長大,做個男子漢,而不是一個6英尺高、被無形的圍裙帶拴住的依賴者。你知道為什麼那隻波斯貓在壁架上被嚇癱了?因為它一直被關在屋裏庇護起來,以致遇到連最普通的貓也能應付的情況時,就束手無策了。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像約翰這樣的孩子:舉止文雅、脾氣和順、心地善良,但同時也躊躇猶豫、舉棋不定以及膽小軟弱。我在布道中見過這樣的人。他有時迷惑不解、憤恨不滿,有時又麻木不仁,冷漠懶散。是誰把他們弄成這個樣子呢?是父母,是充滿愛心、情真意切、小心謹慎的父母,是那些以十分無知的指導和保護孩子為開始,最終卻由於過分庇護而扼殺了他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