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讓世界多一點人情味兒(下)(1 / 3)

如果大家都以寬容的心胸去換取一點人情味,這世界將變成愛的樂園,我們自己也會減少很多障礙。

“我從未遇見過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威爾·羅吉士說。這位幽默大師能說出這麼一句話,大概是因為不喜歡他的人絕無僅有。羅吉士年輕時有過這樣一件事,可為佐證。

1898年冬天,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因衝破附近農家的籬笆去齧食嫩玉米,被農夫殺死了。按照牧場規矩,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說明原因。農夫沒這樣做。羅吉士發現了這件事,非常生氣,便叫一名傭工陪他騎馬去和農夫論理。

他們半路上遇到寒流,人身馬身都掛滿冰霜,兩人差點凍僵了。抵達木屋的時候,農夫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兩位客人進去烤火,等她丈夫回來。羅吉士烤火時,看見那女人消瘦憔悴,也發覺五個躲在桌椅後麵對他窺探的孩子瘦得像猴兒。

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羅吉士和傭工是冒著狂風嚴寒來的。羅吉士剛要開口跟農夫論理,忽然決定不說了,他伸出了手。農夫不曉得羅吉士的來意,便和他握手,留他們吃晚飯。“二位隻好吃些豆子,”他抱歉地說,“因為剛剛在宰牛,忽然起了風,沒能宰好。”盛情難卻,兩人便留下了。

在吃飯的時候,傭工一直等待羅吉士親口講起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隻跟這家人說說笑笑,看著孩子一聽說從明天起幾個星期都有牛肉吃,便高興得眼睛發亮。

飯後,朔風仍在怒號,主人夫婦一定要兩位客人住下。兩人於是又在那裏過夜。第二天早上,兩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熱豆子和麵包,肚子飽飽地上路了。

羅吉士對此行來意依然閉口不提。傭工就責備他:“我還以為你為了那頭牛大興同罪之師呢。”

羅吉士半晌不做聲。然後回答:“我本來有這個念頭。但是我後來又盤算了一下。你知道嗎,我實際上並未白白失掉一頭牛,我換到了一點人情味。世界上的牛何止千萬,人情味卻稀罕。”

生活中,太多的是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要狡三分之徒。這隻能說明他們幼稚。寬容、忍讓與和善是一個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標誌。

“小姐!你過來!你過來!”顧客高聲喊,指著麵前的杯子,滿臉寒霜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姐賠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跟前一杯一樣,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麵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土,你為什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為什麼不還以一點顏色?”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式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小姐說,“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氣和來交朋友!”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災難和不幸,都要敞開心扉,用全力去擁抱生活,這樣才能使內心的怨憤沒有立足之地。

賴莎的丈夫因患腦瘤不治而死,她滿腔怨憤,覺得上帝太不公平了,她討厭孤零零地過日子。守寡3年,她的臉變得像副麵具,終日憂鬱寡歡,沒有一絲笑容。

一天,賴莎驅車去鎮上鬧市購物,經過那幢她一直很喜愛的房子時,看到它正在修築新的柵欄。這幢房子已有100多年曆史,外表從白色變成了淺灰色,猶如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變成了老態龍鍾的老嫗,不再那麼可愛了。這幢房子有個很大的前廊,本來隱在一條幽靜街道的深處。後來街道拓寬,裝了交通燈。小鎮看起來像個城市,這房子的前院便越縮越小,現在已幾乎沒有前院了。

不過,那泥地院子總是掃得幹幹淨淨,堅實的地上擺滿了一盆盆爭奇鬥豔的鮮花。

賴莎開始注意到這院子裏常常有個身材纖小的女人身係圍裙,在那裏掃地、修花、剪草。她甚至把那些從無數風馳而過的汽車上拋下的廢物也撿走。

那柵欄築得很快,賴莎每次駕車經過那房子時,都會留意它的進展。那位老木匠在它上麵加了個玫瑰花棚架和一個涼亭。他把柵欄漆成乳白色,然後給那房子四周也抹上了同樣顏色,使它重新光彩照人。

有一天,賴莎把車子停在路旁,對那道柵欄凝望了很久。那木匠把它造得太好了,她感動得想流淚,舍不得離開,於是把發動機關掉,走下車去摸摸那道白色的柵欄。柵欄上的油漆味尚未消散。她聽見那女人在裏麵轉動割草機的曲柄,想發動機器。

“你好!”賴莎揮手喊她。

“啊,你好!”那女人站起來,用圍裙擦擦手。

她朝賴莎看了看,微微一笑道:“來前廊坐坐,我把這柵欄的故事講給你聽。”

她們走上後麵的樓梯,跨過磨舊了的地毯,越過木板地,走到了前廊。

“請坐搖椅。”女主人熱情地說。

賴莎坐在門廊上喝著清涼的茶,看著那道漂亮的白柵欄,心裏突然欣喜萬分。

“這白柵欄不是為我自己做的,”女主人實心實意地說道,“這房子裏隻有我一個人住,丈夫早已去世,兒女們也都搬走獨自生活去了。但每天有那麼多人經過這裏,我想,如果我讓他們看到一些真正好看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很開心。現在大家都看我的柵欄,向我揮手。有些人,例如你,甚至還停下車來,到門廊上坐下聊天。”

“當這條路拓寬,使一切改變了那麼多時,你難道一點都不在乎嗎?”賴莎忍不住問道。

“改變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常有的事,它能使你陶冶性格,培養毅力。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有兩個選擇:怨天尤人,或者生活得更瀟灑。”

賴莎離開時,女主人大聲喊道:“歡迎你隨時再來。別把柵欄門帶上,那樣看起來更友善些。”

霎時,圍繞著賴莎那怨憤之心的硬磚牆倒塌下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正在建築的小白柵欄。她打算讓柵欄門永遠敞開著,隨時歡迎任何路過的人進來。

隻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係到一切人都共同擁有的東西。

在美國的一個《我是幹什麼的?》的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向來賓提問,要來賓根據提問猜出他是幹什麼的。這個節目連續播出了25年。

開始時,阿琳覺得很難掌握住自己要回答問題的線索。後來,她丈夫馬丁·加貝爾說:“我從這個節目裏得到的結論是:你應該仔細聽別人說什麼,要學會認真傾聽。”阿琳采納了他的忠告,結果非常有效。由於集中注意力聽別人說話,她常常能很準確地回答問題。事實上,她的主要優勢就在於她能注意傾聽。

不過,傾聽不僅僅是獲取信息。一位70多歲的陌生婦女向阿琳表示,“注意傾聽”也是愛你的鄰居的一種方式。阿琳常在雜貨店碰到這位婦女,這位婦女有著一雙機敏又銳利的黑眼睛。每當她看到阿琳時,就會立即走過來跟阿琳滔滔不絕地聊天。有時阿琳很忙,但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不久要去阿堪薩斯一次,”有一天她對阿琳說,“那裏的春天很暖和,這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但是,不等你想念我,我就會回來的。”阿琳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指既僵硬又彎曲。

“你一個人去與人們交談,會發現許多像你這樣的人。”

阿琳立刻覺得非常慚愧。那位老婦女是那麼高興,一點也不為自己感到傷心。通過與人交談,她平靜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了。她所需要的,僅僅是能夠傾聽她講話的人們的耳朵。從那以後,阿琳漸漸有了盡量傾聽別人談論的習慣。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完整而生動的小說。

全世界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曾經為《米老鼠》瘋狂過。在阿拉斯加的某個地方,影迷們甚至組織了米老鼠會,很多人不遠千裏而來,相聚在雪屋中。華德·狄斯耐,一個藝術創作家,他通過卡通給世界帶來歡樂,也通過卡通,使自己成了億萬富翁。而他這一生的事業隻是起源於生活中一隻普普通通的小老鼠。

是的,他曾經貧窮過,可是後來卻非常有錢。像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那樣,他把多餘的錢全部投資在事業上,他認為儲蓄的利息總是不及攝製影片所得的利潤多。

少年時代的華德·狄斯耐,曾在美國的堪薩斯城謀生,他的誌願是要成為一個藝術家。起初他來到堪薩斯《明星報》應征,想謀取一個美術編輯的職務,但該報主編看過他的作品以後,認為缺少新思想而婉拒了他的請求,這真使他感到萬分的失望和沮喪。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份為教堂畫壁畫的工作。對藝術家來說,這可是個高尚的工作,連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都從事過同樣的工作。可是,為教堂服務的報酬非常低,使他沒有錢租用畫室,隻好借用父親的車庫作為臨時辦公處。這樣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並不這麼想,這充滿汽油味的車庫,對他的影響,至少值一百萬美金。

有一天,當他和往常一樣在車庫工作的時候,忽然看見一隻老鼠在地板上跳舞。他趕緊回到家裏,弄了一些麵包屑給它吃。漸漸地,他們混得很熟,有時候,那隻老鼠竟敢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有節奏地跳舞。

不久以後.狄斯耐被介紹到好萊塢去工作,主持拍攝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卡通片。不幸得很,他失敗了,不但因此再度失業,而且兩手空空,一文不名。

正在潦倒不堪的時候,他突然記起了堪薩斯車庫裏那隻爬到畫板上跳舞的老鼠。一時間福至心靈。他立刻跳起來,在畫板上畫出了那隻老鼠誇張的輪廓,米老鼠卡通片就這麼平凡地誕生了。誰會想到堪薩斯城車庫裏一隻卑賤的老鼠,會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影片的主角呢?影迷寫給米老鼠的捧場信如此之多,超過世界上任何知名演員,米老鼠足跡所至的國家,也總是卷起一股追捧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