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讓世界多一點人情味兒(上)(2 / 3)

正直的人是神創造的最高尚的作品。

在一條光線暗淡的過道上,海曼檢視自己剛剛拾起的錢包。隻見裏麵裝著麵值20和100美元的鈔票總共10000美元!

沒有錢包主人的名片,沒有任何信件或便條。總之,看不到任何表示失主身份的線索。

海曼清楚地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怎麼做,不管你發現丟錢人的名片與否。因為每個警察局都有一個失物招領處。但是,一個鍾頭以前,海曼剛剛從銀行裏取出他的全部存款,那是他失業之前積攢的,一共是167美元30美分。除了這筆錢,他就一無所有了。

海曼開始在腦子裏進行分析:對於那些如此大大咧咧,以致在大街上丟失10000美元的人,不值得讓他們重新獲得這筆錢。再說,也應該通過這件事給他一點教訓!海曼這種想法並不堅決,但誘惑實在太大了。要是有10000萬美元,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小型汽車廠的合夥人。他可以拚命幹活,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連本帶息地利用這筆錢財。

海曼興致勃勃地走進一家服裝店。出來的時候,再也不是失業者的寒酸模樣了。他在鏡子麵前照了照,看到的是一個滿麵春風,衣著體麵的海曼。

他這身行頭花了138美元。他沒有去動那些拾到的錢。他自己的錢還剩差不多30美元,可以用來吃一頓像樣的午飯。然後,他衣兜裏揣著10000萬美元,走向新的生活。

海曼想起,他的日子過得比較好的時候,曾經常跟朋友們去一家叫托雷桑尼的餐廳吃飯。這些人哪,當你特別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他們躲著你的本事真大啊!

他又傷心地想起斯特萊,想起自己請求在他的公司裏找一份工作時,他是多麼冷淡地拒絕了他。

斯特萊是不是仍然去托雷桑尼餐廳吃飯呢?海曼多麼想以現在的這副模樣去見一見那個無情地拒絕了他的人,讓他看看沒有他的幫助,他也沒有餓死。

他推開那扇大玻璃門走進托雷桑尼餐廳,一眼就看見斯特萊像往常那樣正坐在最裏麵的一張桌旁。

海曼邁著沉穩的步子,走過斯特萊的桌旁時彬彬有禮地跟他打了招呼,然後挑了一張比較遠的桌子坐下,點了一桌豐盛的午餐。

斯特萊驚奇地望著海曼,他的好奇心不斷增強。最後,斯特菜忍不住站起來,徑直走到海曼身邊。

“見到你真高興!看來你混得不錯呀!”

海曼友好而又矜持地回答斯特萊的問候,然後請他坐下來一塊兒喝一杯。斯特萊得知海曼如今已經當上了一家大公司的銷售主任,幾個月來,他的生意做得特別順手。

“現在你有什麼打算?”

“我想休息一陣。我很想念這個城市,就回來看看。我想,說不定這裏能找到什麼值得做的貿易項目。無論如何,能休整幾個星期也好。”

不到一刻鍾,斯特萊說起他公司的一個代辦處正缺一個負責人。

“你明白吧,親愛的,我需要一個像你這樣體麵而又辦事果斷的人,一個有商業頭腦的人。我早就想聘用你,可一直沒有機會。如果現在你能到我的公司來,我將感到非常高興。”海曼知道自己的衣兜裏揣著10000美元,所以對斯特萊的建議反應比較冷淡,隻說這件事以後再說。

一個鍾頭以後,一張聘用合同已經裝進了海曼的衣兜。就是說,從下個月起,他每星期就有850美元的薪金。海曼用他的30美元付了飯費,出了餐廳,立刻鑽進一輛出租車,吩咐司機:“去警察局失物招領處!”

在警察局裏,他受到充滿敬意的接待。一個人在大街上拾到10000美元而把它交到警察局,這種事可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

“請您稍等。”值班警察說了一聲便進了隔壁房間。不一會兒,他陪著一個警官出來。警官聽他講完拾錢的經過,然後詼諧地笑笑.說:“您沒有試圖去花那些錢,算您走運。您知道,這筆錢是從銀行裏提出來去救被綁架的孩子布恩斯的。所有鈔票的號碼都已發往全國的商業單位。您要是去用那些錢,就會馬上被捕。很難有人相信您的錢是在大街上拾到的,您甚至因此可能被送上電椅。現在,誰也不會懷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體麵。”

我們不否認出身會使許多有用的人才最終平庸,但是每一個人在檢討自我的時候,都不要過多地強調客觀條件。

弗雷德·道格拉斯的成功之路比別人更加困難。他的人生起點甚至比一無所有還要惡劣。他連自己的身體都屬於別人——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為了還清莊園主的債務,他的父母隻好把他抵押出去了。為了獲得一個自由之身.弗雷德·道格拉斯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他所有時間都不屬於自己。

每一年,他最多隻能和母親見上兩次麵。每一次都是在夜晚,母親長途跋涉十二英裏才能和他在一起待上一個小時,然後匆匆地趕回家,這樣才能在拂曉時分照常下地勞動。至於他的父親,在他二十歲以前,記憶中就沒有父親的容貌和影子。他沒有機會學習,沒有人可以教他。當時的種植園裏規定,奴隸不準閱讀和寫字,但是這一切都擋不住他那顆求知上進的心。他趁著主人不注意,在一些碎紙片和曆書上偷偷學會了字母表。文字的大門一旦開啟,知識開始源源而來.他所能見到的所有文字都成了學習的內容。他的刻苦上進之心可以讓成千上萬的白人孩子無地自容。

二十一歲那年,他抓住一個機會,毅然逃往北方的自由世界,從此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為了生存,他在紐約和新貝德福德幹起了搬運工。雖然這份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比起在種植園時,卻多了一份尊嚴。後來他又來到馬薩諸塞州的楠塔基特,偶然參加了一次反奴隸製的會議,並在會議上發了言。他的演講非常樸實感人,結果感動了所有的與會者,他因此成為馬薩諸塞州反奴隸製協會的成員。在那以後繁忙的巡回演講中,他也決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後來,協會又安排他到歐洲進行廢奴宣傳,在那裏他贏得了幾個英國人的友誼,這些人捐贈給他七百五十美元,用這筆錢,他贖回了自己真正的自由之身.從此徹底丟棄了“奴隸”的身份。

再次回到紐約之後,他在羅徹斯特創辦了一份報紙,此後又在華盛頓的《新世紀報》從事編輯工作。直至後來成為哥倫比亞特區的執法官。

我們不否認出身會使許多有用的人才最終平庸,但是每一個人在檢討自我的時候,都不要過多地強調客觀條件。我們可以列舉出很多名字,他們的成功之路比我們艱辛百倍,但是他們最終獲得了成功,而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卻隻能在失敗的深淵裏自怨自艾。

生活既與娛樂相區別,又與娛樂相統一。使娛樂成為生活,使生活成為娛樂。

曾有人向皮爾·卡丹請教過成功的秘訣,他很坦率地說:“創新!先有設想,而後付諸實踐,又不斷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的成功秘訣。”

19世紀初的一天,23歲的皮爾·卡丹騎著一輛舊自行車,躊躇滿誌地來到了法國首都巴黎。他先後在“帕坎”、“希亞帕勒裏”和“迪奧”這3家巴黎最負盛名的時裝店當了5年的學徒。由於他勤奮好學,很快便掌握了從設計、裁剪到縫製的全過程,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對時裝的獨特見解。他認為,時裝是“心靈的外在體現,是一種與人聯係的禮貌標誌”。

在巴黎大學的門前,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引起了皮爾·卡丹的注意。這位姑娘雖然隻穿了一件平常的連衣裙,但身材苗條,胸部、臀部的線條十分優美。皮爾·卡丹心想: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設計的服裝,定會更加光彩照人。於是,他聘請20多位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組成了一支業餘時裝模特隊。

後來,皮爾·卡丹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麵的時裝展示會。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時裝的模特逐個登場,頓時令全場的觀眾耳目一新。時裝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爾·卡丹的展示會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報紙幾乎都報道了這次展示會的盛況,訂單雪片般地飛來。皮爾·卡丹第一次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服裝業中取得輝煌的成功之後,皮爾·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他在巴黎創建了“皮爾·卡丹文化中心”,裏麵設有影院、畫廊、工藝美術拍賣行、歌劇院等,成為巴黎的一大景觀。

巴黎的一家高級餐館“馬克西姆餐廳”瀕臨破產。由於這家餐廳建於1893年,曆史悠久,當店主打算拍賣時,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大財團都企圖買下。皮爾·卡丹不想讓法國曆史上有名的餐廳落到外國人手上,於是,他用15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馬克西姆餐廳。

皮爾·卡丹將簡單的來餐廳用餐提高到一種生活享受的高度,不僅讓客人品嚐到馳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時也讓客人享受到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務。經過皮爾·卡丹的精心調治,3年後,馬克西姆餐廳竟然奇跡般地複活了。它不但恢複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響波及全球。

從一個小裁縫走向億萬富翁,皮爾·卡丹創造了一個商業王國的傳奇。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個小時的代價換來的。“我的娛樂就是我的工作!”在皮爾·卡丹的那間綠色辦公室裏,有一個地球儀,這個沒有時間娛樂的大師也許可以從中數清楚他的帝國在地球上有多少個站點。他從中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滿足,一種生活的樂趣。

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自從被白人驅趕到保護區之後,印第安人一直過著貧困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們終於時來運轉——勘探發現在劃歸印第安人的土地底下,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消息一經傳出,各大公司蜂擁而至,爭相出高價向擁有保護區的酋長買下石油的探采權。一夜暴富的印第安酋長決定一改乘“光馬背”的習慣,訂購了一部最高級的凱迪拉克大轎車。

轎車在眾目睽睽中用拖車運到了酋長的麵前。酋長長時間地端詳著他的新坐騎,終於找到如何駕駛這部轎車的方式。酋長要族人牽來兩匹馬,將馬套拴在凱迪拉克前的保險杠上,由馬匹拖著大轎車,雇了一名車夫,趕著馬前行。

酋長每天坐著這輛由兩匹馬拉著的凱迪拉克,在周邊的印第安村莊中巡視。

人飽暖而後知榮辱,有錢後的酋長又開始學英語,想要成為跟得上時代潮流的人。

等他稍稍看得懂英文後,有一天心血來潮,打開那份隨車所附的操作手冊。不看則已,一看之下,不禁令酋長火冒三丈。

原來操作手冊上清清楚楚地寫著,這部凱迪拉克大轎車擁有260匹馬力。酋長頓時恍然大悟,難怪他一直覺得這輛轎車雖然高級,但跑起來的速度遠不及自己以前的舊馬車,原來問題出在這裏,這輛大轎車應該附贈260匹馬兒來拉,才能使龐然大物跑得飛快。酋長心想:那些汽車商欺負我們印第安人,做生意不老實,竟然扣下了附贈的馬匹。

稍通英文的酋長立刻寫了一封火爆的抗議信,直接寄給汽車公司,要求對方賠償他應得的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