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輯 比金子還貴的那是生命(上)(2 / 3)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湯姆回答說。

父親笑了起來:“當你麵對一排難於翻越的柵欄時,先把你的帽子扔過去,然後你就不得不想出到達柵欄那邊去的辦法來。”他一邊笑,一邊回憶著往事,“我就是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到芝加哥的。”

父親在威斯康星州的拉辛市長大。拉辛在芝加哥北麵約60英裏處。湯姆曾感到疑惑的是,他是如何離開家庭和親友,隻身移居到這個大城市的。

“當時我剛剛20歲,”他說,“除了那隻船外,我一無所有。一個夏天的早晨,我包了幾件自己的衣服,駕起‘迪克西’向南開去,一直駛進芝加哥的貝爾蒙特港。第二天,我就進城去找工作。工作很難找,我差一點就要放棄夢想,掉轉船頭回家去。但我將‘帽子扔過了柵欄’,”他歎了口氣,接著說,“我賣掉了‘迪克西’。我要想在芝加哥紮下根,總得有一筆錢。沒有了船,我也就沒有了退路。”

後來的事湯姆就都知道了:他在愛迪生集團謀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我的母親;終於在芝加哥發了跡,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湯姆尤其不能忘懷的是父親的經曆所給予他的啟示:投入才能成功。父親賣掉了“迪克西”後,他沒有別的選擇了,隻能把全部能力傾注在為自己創造新生活的事業上。這個道理也被他們的生活中無數個類似的情形所證實。當你做出某種果斷的舉動後,就已把自己置於一種成敗未卜的境地,這時你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翻越柵欄”。

例如,湯姆的妻子貝蒂和湯姆早就想把他們的起居室油漆一下,可就是老拖著不動工。終於貝蒂“把帽子扔過了柵欄”,她說:“我已經邀請了一些朋友星期日晚上來我們家吃茶點並參觀我們的起居室。”於是家裏很快買來油漆,兩天後屋子就煥然一新了。

他們房子的前主人為了把臥室的一個窗戶改成壁櫥,就從外麵把窗戶封堵了。貝蒂和湯姆念叨了好幾年,說要把那麵假牆拆除,以改善室內的光線。但這“工程”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太艱巨了。後來湯姆的弟弟赫布,一個熱心而又會幹活的小夥子,來湯姆家拜訪時聽到了關於窗戶的事,他先在假牆上鑽了個窟窿以示馬上動工的決心。“小菜兒!”他肯定地說。使湯姆驚訝的是,他說著就麻利地從窟窿處扯下一塊牆板來。湯姆和小兒子基特也動手和他一起幹。天黑以前,一個雅致而又明亮的窗戶再次出現在他們臥室的牆上。完工了,他們才知道這活兒的確很簡單,他們原先想象得太複雜了。但如果不是湯姆弟弟替他們“把帽子扔過了柵欄”,這“工程”不知還要拖到何年何月呢。

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了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把一個刻有“最偉大的推銷員”的金靴子獎給了他。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部微型錄音機賣給了尼克鬆之後,又一學員邁過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都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實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改成:請將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鑒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都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時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什麼,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們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小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座農場,那裏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那裏長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正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倘若您有興趣,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設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頑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能夠激勵一個人頑強地和病魔搏鬥,並最終獲得勝利,贏得生存的機會。

9年前,醫生告訴懷特·史密斯說,他腦部那個長了十幾年的良性腫瘤已驟然變為惡性。他們說那腫瘤無法開刀切除,史密斯大概隻可以再活3個月。

從醫院回到旅館,史密斯把咖啡廳裏的小肉包子吃光。然後他仔細衡量自己的境況:現年34歲,正在撰寫他寫作生涯中第一部重要著作——畫家傑克森·波洛克的傳記。奇怪的是,雖然在他看來自己的生命才剛過了一半,但令他最難過的不是自己將要英年去世,而是這部寫了一半的書沒法完成了。

那天稍晚的時候,史密斯才發覺自己真是個傻瓜。那個壞消息一定搞錯了,不是說關於腫瘤的結論錯了,因為那些掃描圖他也親眼看過,錯的是那個說他必死的結論。

史密斯想:“他們說我隻可以再活3個月,那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跟盛牛奶的紙盒上標示的保鮮限期那樣?如果我好好保養,能不能多撐些時候?”

史密斯把電視當作鎮靜劑,治療他沮喪的情緒。忽然間,他豁然醒悟了。氣象預報員麵帶歉疚的笑容報告說:“明天最好把雨傘準備好。”史密斯明白了,他的醫生跟氣象預報員一樣,他們的預測是根據經驗做出的,而不是根據鐵定的自然規律。氣象預報員說“明日有雨”,指的是有90%的可能性有雨,僅是可能性而已。

史密斯的腫瘤從一開始就令人莫名其妙。有好長一段時期,醫生隻能無奈地聳聳肩,說他的腫瘤是“自發的”,意思是“我實在弄不懂你怎麼會得這個病”。

後來史密斯才想起,他的病是自己讀大學的時候開始的。有一次,他不小心,頭撞到了遊泳池池底,事後頭痛了幾天,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異常感覺。大約3年之後,他的雙腳開始隱隱作痛。史密斯去看足疾專科醫生,他懷疑史密斯長了摩頓氏神經瘤——一種常常在婦女腳部發現的腫瘤。史密斯問醫生這病是怎麼來的,他聳聳肩說:“自發的。”

後來史密斯因為耳痛去看醫生,醫生無意中找到了罪魁禍首——中耳裏的—個小瘤。他開刀切除了腫瘤,以為問題就此完全解決了,誰知那竟是多次假痊愈的第一次。

4年後,史密斯覺得眼角有輕微麻木的感覺。這小小的症狀有多嚴重呢?醫生替他做了電腦X射線分層掃描檢查,發現這個“小症狀”很嚴重,原來的腫瘤複生了,而且比以往更大。原先的瘤是楔在耳道裏的,現在這個瘤卻依偎著腦組織,像母雞生下的蛋。史密斯又動了一次手術,症狀再一次消失了。

又過了4年。這時史密斯已在撰寫波洛克的傳記。一天,他去參加聖誕節宴會,端起一杯果汁甜酒舉到唇邊的時候,那深紅色的酒竟順著下巴淌到襯衫上去了。原來他的右臉麻痹了!

幾天後,史密斯在旅館房間裏看電視上的氣象預報,考慮如何與命運一搏。同一天,他開始了一個至今尚未停止的學習過程。在動筆寫波洛克的傳記以前,他和這本書的聯合撰寫人決定四處采訪,廣泛搜集資料,設法盡量多了解這位畫家。他們找到了各種各樣獨特有趣的新資料。史密斯想:“為什麼我不用同樣的做法去對付這個致命的怪瘤?”

史密斯計劃的第一步是去找尋國內乃至世界上所有善於醫治這種病的一流醫生。醫生所服務的醫院是否有名、他們曾就讀於什麼學校、治療過哪些名人,他全不計較。他關心的隻是:他們是否治療過這種病。

終於,他找到了這樣的醫生:弗吉尼亞大學的維恩科·多蘭克。經他開刀的病人差不多全部活了下來,史密斯後來也成了其中之一。

手術後幾星期,掃描圖顯示腫瘤縮小了一半,麻痹的右臉也大部分複原了。他繼續工作,把波洛克的傳記寫完,後來還得到普利策傳記文學獎。

發現你的存在是生命的開始,於是,每一時刻都是一個新的發展,每一時刻都帶來新的歡樂。

安東尼·吉娜是美國紐約百老彙中最負盛名的年輕演員。

幾年前,吉娜是大學裏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彙中,成為一名優秀的主角。

當天下午,吉娜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尖銳地問了一句:“你今年去百老彙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吉娜仔細一想:“是呀,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百老彙的工作機會。”於是,吉娜決定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彙闖蕩。

這時,老師又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什麼不同?”吉娜苦思冥想了一會兒,對老師說,她決定下學期就出發。老師緊追不舍地問:“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一樣?”吉娜有些眩暈了,想想那個金碧輝煌的舞台和那雙在睡夢中縈繞不停的紅舞鞋……她終於決定下個月就去百老彙。

老師追問:“一個月以後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同?”

吉娜激動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說:“好,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準備一下,我就出發。”老師步步緊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彙都能買到,你一個星期以後去和今天去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