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輯 隻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工作(3 / 3)

美國人的憤怒

一位美國婦女剛到法國工作不久,她有事要找一個同事,於是她走進這個同事的辦公室,剛好這時另外一個法國同事路過,在門口探探頭打了個招呼,然後就和這個同事侃起大山來。美國婦女感覺他們甚為無禮,氣惱得不得了,便索性走掉了。後來,她打電話給那位同事,告訴她走掉的原因。其實若當事人是法國人,可能會對同事的行為表示理解,會等到那兩人寒暄一陣後再接著談正事。

世界著名化妝品品牌

世界十大化妝品品牌中,有六個來自法國,它們是:夏奈爾、蘭蔻、克裏斯汀?迪奧、嬌蘭、碧歐泉、嬌韻詩。

巴黎的狗屎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花都”巴黎全城狗的數量大約在20萬左右,平均每天留在街頭的狗屎大約16噸,其中12噸由辛勤的阿拉伯環衛工人處理。平均每團狗屎的清潔費大約為一歐元多一點,比窮人每天的生活費還要多一點。至於剩下的4噸嘛,您猜怎樣?哈哈,在巴黎市民和外國遊客的腳下自然“消失”,帶著懊惱的心情回旅館洗鞋吧。就這麼簡單!

寧可不成家,不可不養狗

曾被戴高樂將軍稱作“純情女郎”的著名影星碧姬?芭鐸的別墅裏,養著成群的狗。她親自動手給狗喂食、洗澡、梳毛,讓狗睡在她的床上,待狗如同親人。現在年近古稀的芭鐸,一直孑然一身。她說:“寧可不成家,不可不養狗。”據法國有關部門統計:法國共有3700萬隻寵物,為法國兒童總數的兩倍,其中包括1000萬隻狗。法國出生的嬰兒每年約為75萬,而每年產下的狗卻有100萬。法國一隻良種狗消費金額每年約為5000至10000法郎。法國養狗的肉食量約為西班牙全國人口肉食量的總和。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國狗的生活水平扶搖直上,越來越奢侈。

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法國前總理巴拉迪爾日前說了一句肺腑之言:“在歐洲各國中,法國人出工最晚、收工最早、假期最多,但他們還老是不滿意。”曾有法國媒體指出,別說《歐盟憲法條約》多少需要法國作出一定妥協,即便是向老年人獻愛心或支持巴黎申辦奧運會這樣利國利民的好事,隻要能“拿政府一把”,法國人照樣反對不誤,完全不管外國人如何看待。因此有精通漢語的法國人用中國俗語“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來形容法國同胞。

兩頭法國倔牛

在從華盛頓特區飛往巴黎的一趟夜間航班上曾發生這樣一件事情:一位經常出門的旅客坐在設有兩個座位的位置上,當他發現一位年輕婦女想和他身旁的乘客交談時,便主動站起來將座位讓給這名婦女。靠近他的位置上有一個五個人的座位,座位上隻有一個法國婦女。他想自己可以在那裏坐幾分鍾。“抱歉,”法國婦女對他說,“可這些座位都是我的,過一會我要躺下休息一會兒。”他正感覺驚詫,這時法國婦女的丈夫從後排座位上站起來,一屁股坐在靠近他的第一個座位上,阻止他坐下。於是這名旅客心想,算了,我還是不要和他們爭的好,不然這點事情會激怒這兩頭法國倔牛,和他們鬧起來就太不值得了。

第五節 中法女人的區別

寧居鄉村,不住城裏

鄉村之家或鄉村公寓在法國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家庭與社會雙重意義。有的人甚至寧願在平時居住的城裏租房而不願買房,省下錢來可以使自己在鄉村有一所自己的農舍或在海邊有一所自己的公寓。這種態度也反映了法國人希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環境以外同親人和朋友度過高品質的時光,而且他們重視這種享受。

不管扣不扣工資

在法國,如果某個假日正好是星期二或星期三,人們常常會連著星期一或者星期五一起休假,這樣就可以度過一個長長的周末了,才不管會不會扣工資呢!法國人很少願意犧牲生活的時間去加班加點,因為生活質量是最重要的。所以常看見法國的經理們或許會為了完成一項緊急任務而加班加點,甚至在周末加班,但普通雇員卻一般會按時下班,把剩下的工作留到第二天再繼續做。

職業道德

在法國文化中,根本沒有一個詞用來表示“職業道德”這一意思,最接近的也隻是“職業意識”。職業意識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特性的認識,對工作的嚴肅態度,但是並不包括美國人所理解的對工作、職業的義務。

愛享受的伏爾泰

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伏爾泰曾說:“我愛豪華甚至逸樂,聲色犬馬琴棋投射,錦衣美食金銀珠寶,體麵人都有這般愛好。”

巴黎印象

一位中國人這樣描述她到巴黎後的感受:我又一次回到巴黎,心境卻像初臨者才會有的興奮與忘我。這是個屬於狂蜂浪蝶和酒肉之徒的城市,也是個屬於哲人與藝術家的城市。不眠的夜和沉睡如墓園般的早晨,都曾回蕩著我的足音。在巴黎,人人都是異邦人,因為這個城市從不予人‘家’的感覺,它太華豔,太遼闊,太多變,也太冷漠。甚至連當它是個度假的處所也不對。人們希望在假期中尋回舊日的自己,但是巴黎使人迷失,使人沉重。它是一場每日循環一次的聲色的大追逐,與光影的大廝殺;是一座背景繁複的時裝展示台,一個充滿鮮花、噴泉與俊男美女的大市集。它是一首詩,一出不落幕的戲劇,一個永不醒來的長夢。

稀稀拉拉走的一定是法國人

法國人拖拖拉拉的作風世界聞名。共同旅行時,如果一個人拖拉就會影響其他人的行動,因此這樣的行為在很多國家都會受到批評。但是一位美國人發現,和法國人一起行動時,法國人居然沒一次是大家都準時到的。看到的情況是,先到的法國人在車裏耐心等待,不緊不慢的沒事兒一樣聊天,而遲到者不需要道歉,先到的人也不會埋怨。有人形象地說,在景點打著小旗排隊走的一定是日本人,而稀稀拉拉走的一定是法國人。

您一定是美國人

一個美國人牽著他的狗走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上,隨身帶著專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將狗弄的穢物拾掇幹淨。一個法國人看到這一切,微笑著用英語對這個美國人說,“嗨,先生,您一定是美國人。”美國人吃了一驚,回答道:“對。可是,你怎麼知道?”法國人解釋說:“在巴黎,法律要求寵物的主人禁止寵物弄髒街道或者將寵物的穢物清掃幹淨,但是任何一個在巴黎這個陽光之城裏走上兩米的人都可以證明,根本就沒有人把這一點放在心上。當然,除了剛到巴黎的美國人。”

中法女人的區別

旅外學者車耳說:“巴黎女人注重保養,造成了與中國女人不同的演變過程。中國女孩小時候嫩,二十幾歲光彩照人,所謂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變不了多少年就開始走下坡路。生過孩子的中國婦女大多不再注意自己的身材,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從心理上就認為自己不再年輕。臉和身材可以讀出她們的年齡,因此她們不太在意別人問年齡,還常常自嘲自己老了。法國女人小時候洋娃娃,白裏透粉,能維持到十幾歲,她們二三十歲時麵部就挺顯老,比同齡中國女人顯大得多。但不會一直老下去,四五十歲時又一春,風韻十足。中國人說的‘徐娘半老’,常指風韻猶存,但已在走下坡路了。法國女人是‘半老徐娘’,雖不年輕,但前麵還有一段平坦的路,風韻還能持續多年,然後才下坡,她們的中年期長,五六十歲和四十歲看不出多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