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 左岸風雅(1 / 3)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去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到哪裏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海明威

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因上世紀60年代末法國時任總統喬治?蓬皮杜提出建設而得名,縱橫的玻璃管道、碩大的玻璃牆體和錯綜的鋼架,遠遠看過去,酷似一座化工廠。由於所有管道設在外部,館內空間可以被充分利用,便於布置展覽。蓬皮杜藝術中心已經成為法國乃至西方現代藝術中心的象征。蓬皮杜藝術中心包括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院和文化活動中心。它擁有法國和西方20世紀現當代藝術收藏的精品,同時以推介當代前衛藝術為宗旨。

第一節 談錢是粗俗的

法蘭西是藝術的母親

16世紀的詩人杜貝萊說:“法蘭西是藝術的母親,也是軍隊和法律的母親。”

左岸風雅

左岸,因位於塞納河左岸而得名,以文學藝術及生活情調著稱。幾個世紀以來,這裏是世界上文人雅士最為集中、聚首風流的地方,在這裏出了難以數計統領時代風騷的哲學家、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美國的海明威坐在丁香園咖啡館一個靠窗戶的位置構思他的《太陽照樣升起》;西班牙的畢加索,俄羅斯的夏加爾,愛爾蘭的喬伊斯……他們泡在左岸的咖啡館,要上一杯加奶的熱咖啡,尋找著自己的藝術夢想。有人說,今天的世界,美國在打仗,俄國在脫貧,中國在市場,英國在蕭條,日本在拜鬼,德國在臥薪,伊拉克在挨打,以色列在打人……而法國巴黎的左岸,在咖啡的濃香裏思考。

中產階級的標準

在美國,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中產階級,不外乎看看他的年薪多少,有多少股票,有沒有房產證,有幾輛車。可在法國就要複雜得多,除了這些硬件以外,還要求這個人每月至少光顧一次音樂會、芭蕾或歌劇表演,收藏藝術品或古董,每年向綠色和平、野生動物保護等國際組織捐款1000法郎以上。諸如此類的標準還有很多,如果你達不到,法國人隻會承認你是個有錢的暴發戶,離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還差得遠。

這才不枉做法國人

法國的足球很厲害,拿了世界杯的冠軍又拿歐洲杯冠軍,很多足球強國都不服氣——法國人搞搞藝術還行,怎麼能在足球這種力量型的運動中也這麼行呢?但就是這些踢球的法國小夥子們也表現得很優雅,得了冠軍後,被問到平時喜歡什麼,竟有好幾個喜歡的都是古典音樂、畫畫這種很藝術的東西。他們的前輩普拉蒂尼,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足球明星,據說彈得一手好鋼琴。他的告別賽上,有一個節目就是普拉蒂尼親手演奏了一支鋼琴曲——這才不枉做法國人。

乞討的藝術

在法國,到處都有一些街頭“活人”雕塑。他們或是頭上戴一個埃及法老式的麵具,或是全身一襲金光閃閃的大袍,站在一個同樣被塗成金色的“雕塑底座”上,紋絲不動;或是把全身塗成銀色,頭戴銀色礦工帽,手舉銀色礦燈,站在銀色底座上。總之花樣百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前麵放一個收錢的小罐,隻要聽到錢幣砸到罐子的聲音,“雕塑”就會緩慢地移動,或是變換“造型”,或是慢慢鞠一躬。

作家林達曾講過一件在法國的軼事。在蒙布利耶的一條小街上,一個“雕塑”一身潔白地站在狹小的街道上,甚至是恨不得張開雙臂堵住去路,讓大家留下買路錢。有兩個女士對其細細觀賞,其中一個掏出錢扔進罐子裏發出了好聽的聲音,於是“雕塑”慢慢換了一個造型,還食指朝上輕輕對著扔錢的女士勾動。她猶疑地走上前,“雕塑”友好地漸漸展開手掌,似乎在邀請一個握手。當那位女士被“雕塑”親吻了一下手背後竟然抽不回手了!四周之人再看此“雕塑”,卻發現石膏般白的臉部毫無表情,一臉無辜,連眼珠子都一動不動。一位觀眾湊上前來“鐺鐺”再扔進兩個硬幣,“雕塑”突然鬆手了,緩緩地開始鞠躬。

談錢是粗俗的

在法國,錢被看作是隱私領域的一部分。盡管法國是奢侈品的世界之都,但法國人經常表現出對錢財的厭惡。法國人認為談論錢是一個粗俗的話題。法國沒有一個階層會比老談錢的階層更受到普遍的唾棄。即使為了錢、喜歡錢,他們會不聲張,在公共場合很少討論工資。當人們真的討論到薪水問題時,他們也聲稱比實際上賺的少。甚至抗議者示威遊行時,他們也從不公開要錢,他們總是將它包裝在其他要求裏,如要求改善工作等。

一個理科學生的抗議

法國的一位前部長阿蘭?佩雷菲特在《法國病》一書裏講述了一個讓人傷腦筋的軼事,它說明了這種病態(對錢的厭惡)可以達到的程度。在一次接待法國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招待會期間,佩雷菲特的一位助手對一位教授從未把自己的發現申請專利而讓其他人(美國人)用他的發明發了財這件事發出哀歎。當即一個理科學生強烈反對:“至少法國人是誠實的!”好像談錢就被玷汙了一樣。

第二節 不要以為我生活中充滿了政治

國王與藝術家

弗朗索瓦一世熱衷藝術,他遠征意大利,不僅帶回大量的藝術珍品,日後填滿了盧浮宮原本空空如也的房間,還帶回了一大批意大利藝術家,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正是達芬奇。國王與藝術家乃是忘年之交,兩人十分投機,親密無間。據說,達芬奇最後是倒在國王的懷裏咽的氣。

僅用少量的鐵做劍

中國的浪漫和法國的浪漫其實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中國人發現了金屬發明了火藥,但沒有去造槍炮殺人,反而被浪漫者們做了煙花和爆竹;而法國的巴黎,用大量的鋼鐵做了一個鐵塔,僅僅用少量的鐵做那些輕輕巧巧的佩劍。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戰神校場上,是1884年法國政府為慶祝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一百周年,舉辦世界博覽會而建立起來的永久性紀念物。該塔落成後便以設計者的名字命名為埃菲爾鐵塔。鐵塔占地12.5公頃,高320.7米,重約7000噸,由18038個優質鋼鐵部件和250萬個鉚釘鉚接而成。底部有4個腿向外撐開,在地麵上形成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其宏偉形象已成為巴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