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可能這樣整齊
兩位美國人去法國參加一個研討會。在午飯時間,他們奇怪地發現法國人都在食物周圍站成一個圈,隻有在取菜的時候才不得已打破這個圈。但是在拿了食物以後,他們會再次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重新圍成一個圈。他們大發感慨:“法國人真是講禮儀啊。要是在我們美國,肯定是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聚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的整齊。”
這才是誤會的根源
一位叫米歇爾的法國年輕人在美國的一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有一次他應邀在一位同學家做客,認識了同學年方20的妹妹。回到學校後他們開始通信,她每次都會在每一封信的結尾署上“愛你,瓊。”她甚至還給他寄過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永遠的愛,瓊。”年輕的法國小夥子感覺她的這種語氣透露出親近,覺得她似乎在暗示自己她已經愛上了他,而他自己正好感覺已經深深地愛上她了。因此,他給她一連寫了三封情書,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但是結果都沒有回信。後來,從他的那位同學那裏得知,他的妹妹早就有一個關係穩定的男朋友了。法國小夥子方知美國人在使用英語時,對一般的朋友也會使用“愛”這種詞彙,但是法語的用法卻是非常嚴謹,“愛”這個詞隻會用於自己真正愛戀的人身上。這才是誤會的根源。
原來是同事
兩個法國人在希臘度假時相遇了,彼此相處非常愉快,建立了貼心的朋友關係。在度假時,兩人常常在一起。因為法國人總是將工作和私生活嚴格分開,所以兩人都不曾提起自己在法國從事何種工作。直到最後道別,雙方互遞名片,才驚訝地發現,一個是某公司的總裁,而另一個湊巧是同一家公司的看夜守門人。
鄰居是怪獸
一個巴黎人曾經開玩笑說,法國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受盡了創傷,原因在於他們總是不斷地被提醒不準打擾鄰居。這個巴黎人說:“在美國,人們嚇唬孩子的時候會提到妖怪,但我想,法國孩子們一定害怕自己的鄰居,把鄰居想像成一個青麵獠牙、張牙舞爪、專吃小孩的怪獸。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躲著鄰居。”
我被他們的講禮貌弄窘迫了
一個美國女人住在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小鎮。她得知女房東的老母親病得嚴重,女房東去看望她母親了,隻留下丈夫和兒子照看家。美國女人回憶道:我做了大大的一份西紅柿牛肉汁烤寬麵條,用一個漂亮的帶柄平底鍋盛著,走過街給他們家送去,告訴他們吃完後把鍋放在我家門口就行。他們顯然一團迷糊,還有點兒窘迫,但他們還是對我再三表示感謝。等女房東回來後,見到我仍然是再三道謝,但我卻被他們這樣講禮貌弄得非常窘迫了。
向同事表白須謹慎
當美國人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認為自己克服了種種不利因素才實現了目標,他們往往會為自己驕傲:“我們熬夜工作,到淩晨三點才叫了一份比薩餅吃,但這次招標真是不一般,我們最終還是拿到了合同。”但是如果一個法國雇員對自己的同事這樣表白時,人們就會認為這有點像是為了自己受到的剝削討回一個公道。
第五節 女人排第一位
比在美國多一點點卑躬屈膝
一個在法國工作的美國人,就在法國如何購物這一問題提出這樣的建議:“忘了你在美國接受的‘顧客就是上帝’的教條。在法國,你就得學會法國人的遊戲規則,學會取悅商店老板,因為他那裏有你需要或想要的。你應該把他奉為上帝。當然不會有人敬你若上賓,所以你也別對任何事情想當然。重要的是禮貌。如果你適應這裏的遊戲規則,比在美國多一點點卑躬屈膝,你就會受到這裏人對你的禮待,慢慢地你會喜歡他們。”
這是一個難以琢磨的國家
旅外多年的車耳先生說:“法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行為方式,當他平平淡淡地對你說‘行’時,可能私下想的是‘不行’,這絕不是虛偽,常常是出於禮貌。你得用很長的時間才能搞明白這點。這是一個難以琢磨的國家,一個充滿矛盾的民族。”
紳士風度
一位上海人到巴黎遊玩,一次在一個大商場前很辛苦地找一個車位,但是動作慢了一點,也沒給別人一個足夠的提示,被旁邊的法國人搶先一步進了車位。於是雙方爭執起來,法國人辯稱沒有看見上海人在等這個車位,而上海人比較固執,就是要求他把車位讓出來,後來法國人真的把車位讓了出來,事情就這樣解決了。當上海人買完東西出來,正好又碰上這位法國人,想低頭過去,沒想到這位法國人特地走上前表示道歉,說明他不是有意的,上海人很感動法國人的紳士風度,兩人握手言歡。
女人排第一位
法國的女人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法國人有這樣說法:在法國,女人排第一位,狗排在第二位,孩子排第三位,男人站最後。
法國女人
車耳先生說:“巴黎女人或許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至少是穿著最有風度的女人。不少人到巴黎的深刻印象是女人的腿特直,無論妙齡少女還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尤其後者,五六十歲了,腿還那麼直。通常越有身份的婦女,體型越好腿越直。可能她們知道自己這個長處吧,一年四季都露著腿。”為了維持外在形象,不論身體承受多大的委屈和痛苦,法國人都在所不惜。比如,法國女人寧願少活幾年,也不願因為每天需要長時間乘坐地鐵上班而換上舒適的運動鞋。
法國男人
中國作家韓少功說:“法國男人的風度在世界上該算首屈一指。與這些高盧人的後裔相比,美國人太過於粗放,英國人略顯拘謹,德國人的目光有些冷漠,日本人則難掩暴發戶的傲慢。法國男人出門前總要刮臉梳頭,即便是巴黎的乞丐,也時常有衣著光鮮風度翩翩者。”韓少功還講了一個故事:在法國,一個黑人喝醉了,在某地鐵站無故打人,從這個車廂鬧到那個車廂,勸解者也挨拳頭。幾個車廂的法國男人皆立如柱坐如鍾,似乎沒看見,繼續關心著報紙或書本上的藝術或哲學。韓少功就此感歎:“我當然喜愛那些法國男人的風度——在沒有醉鬼向我暴力攻擊的時候;正如我欣賞中國士大夫傳統的閑適、飄逸、超脫和虛靜——在沒有外敵橫行或暴政肆虐的時候,沒有人血橫流的時候。”
不失身份的方法
法國菜雖貴,但是明碼標價,價格都貼在餐館外麵,而且標明價格的一定有貨,所以食客們習慣看菜單再決定是否進去。因為有人想找愛吃的菜,有人想找合適的價錢。這樣仔細看好菜單再決定是否進餐館,一點也不會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