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人之間有真愛情的時候,是不會考慮到年齡的問題,經濟的條件,相貌的美醜,個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無關緊要的因素的。假如你們之間存在著這種問題,那你要先問問自己是否真正在愛才好。
——羅曼?羅蘭
法國無愧於浪漫之國的稱號,浪漫之吻在法國街頭隨處可見。
第一節 4歲的未婚妻
把愛情提升到藝術的高度
阿塞林和馬斯特隆在《解讀法國人》一書中說:“雖然不能說是法國人創造了愛情,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法國人把愛情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在愛情領域,法國的男人和女人們被世人視為浪漫的典範。他們自己大多也似乎毫不含糊地認定自己擁有浪漫的特質。”
“做愛,不要做戰”
據說,就連人類最古老的一本做愛書籍,也是在法國西南部一個叫多爾頓的地方發現的。在很多國家看來,法國幾乎是性的同義詞。從11世紀前的詩歌和文學作品至今,法國有數量龐大的性文學作品,對於性的描寫的確生動又細膩。薩德以描寫性倒錯著名;露骨描寫性生活的《北回歸線》、《南回歸線》的作者亨利雖然是美國人,但是他的作品卻是在法國出版的,而美國和英國都曾經將其列為禁書。在法國,人們居然可以把高爾夫球變成一場充滿了性刺激的活動。有一個高爾夫球場簡直就是一個性感大本營,到處都是撩人的形象:陰囊形狀的綠茵場上,從陰莖形狀的六號洞到十一號洞的沙坑之間是一條女性生殖器般的平坦球道。遊客手冊上這樣寫著:“球場將給您帶來最大的驚喜、快樂、快感!”街道上,在數量最多的香水廣告中,無論CD、蘭蔻還是夏奈爾,模特們統統盡情裸露,豐姿撩人。有法國人說:“不裸露的模特不可想像,因為性是藝術,好的廣告就要充滿性的欲望。”法國人還將對性的興趣充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酒杯上鏤刻了春宮圖、身上的T恤印了做愛姿態、公共衛生間和不少小巷的牆壁上也畫滿了性愛塗鴉,雖然有時隻是兩個代表男女的簡單符號,卻勾勒出他們坦蕩的性文化輪廓。
在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的遊行中,法國人打出的口號居然是“做愛,不要做戰”。
巴黎,到處上演“愛情秀”
美國人說:“隻要一部電影是在巴黎拍的,那一定有個愛情故事。”有人說,法國電影的樂趣在於,它總是帶著那麼一點點的情色,不多不少,像杯中那琥珀色的酒總是不會溢出杯口。因此你如果想保存現有的愛情,要麼和愛人一起去巴黎,要麼幹脆就不去,否則你的下一個新歡一定在巴黎的某個街頭巷尾姿態妖嬈地等在那裏。你可以去法國餐館來頓浪漫的晚餐,在富有異國情調的街頭散步,在塞納河的槳聲燈影裏遊船,在埃菲爾鐵塔最頂端接吻……巴黎,到處上演“愛情秀”。塞納河有座當地最古老的橋,名字很年輕:新橋。幾年前,電影《新橋戀人》風靡一時。新橋是情人或海誓山盟或分道揚鑣的雙料舞台。穿風衣的男人在下著小雨的清晨看望女友,踏上橋,雨絲稀微處是女友公寓昏黃的窗口,紗簾微動,一個女人窈窕的身影。他們一個橋頭、一個樓上相視而笑,晨色灰蒙,新橋成了絕好的布景。新橋很長,中途還在西堤島上拐一個彎,剛剛分手的情人拐過這個彎,在另一頭又有了各自新的邂逅。時間變作距離,巴黎人的愛情長度正好抵過一座橋。
隻有法國人最鎮定
有這樣一個笑話,說的是各個國家的男人聽到妻子去會見情人後的不同反應,裏麵隻有法國人最鎮定,他細細向人打聽妻子所去那間旅館的環境、情調什麼的,因為他在考慮那值不值得下次他自己帶情人去。笑話雖然誇張,但它對法國人熱衷找情人的描述倒是事實。
薩岡和薩特
1960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薩岡和那時的第一任丈夫居伊見到了薩特和波伏娃。他們共進晚餐。年輕的薩岡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自己心中的大師,激動得心怦怦直跳。
1976年,71歲的薩特因患病而雙目失明。由於脈管狹窄的緣故,他的腿幾乎不能行走,而且疼痛得厲害。他終身相隨的女友波伏娃每天陪在他的身邊,照料他的飲食起居。
有一天,波伏娃給薩特帶來了一封來自一位崇拜者的信,信的題頭這樣寫著:給讓?保爾?薩特的一封情書。薩特無動於衷:曾經的愛都已化為灰燼,這一封情書又能有什麼不同呢?據說,那是一位女作家專門托人送來的,為的是在將其公開發表之前預先征得薩特同意。
“親愛的先生:我稱您‘親愛的先生’,想到的是這個詞在字典中的幼稚解釋:‘任何一位男士’。我不會叫您‘親愛的讓?保爾?薩特’,這太像記者采訪的口氣;也不稱您‘親愛的大師’,那是您最厭惡的稱呼……”波伏娃輕輕地念著,“……我本想讓您在6月21日這一天收到這封信。這是法國的一個吉日,相隔幾十年,誕生了您和我,再過些年又誕生了普拉蒂尼,三位優秀人物……”聽到這裏,薩特不禁嗬嗬一笑,連波伏娃也很久沒有見到過他這麼爽朗的笑容了。
“這個世紀瘋狂,沒人性,腐敗,您卻一直清醒,溫柔,一塵不染。”薩特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他被這封誠摯的“情書”打動了。沒有一句熾烈的話,卻字字發自肺腑,打動人心。可以想見寫信人在執筆的時候是多麼的滿懷深情,而她對大師的作品和生平是多麼了解和景仰,以至這些深情最終都化成了滿紙的敬意。在信的末尾,署名是弗朗索瓦?薩岡。
感情就是這樣無法預知,有的愛情無限擱淺,有的愛情說來就來。兩人見麵以後,他們相互都如此地傾心於對方。一個是終於走近了自己傾慕多年的大師,心目中惟一的男子漢,惟一能夠維係自己精神火炬的人;一個是在萬念俱灰,對未來的日子失去興趣的時候,突然抓住了來自天庭的閃電,因這女子,他重新愛上清新、自由和甜美的生命。
薩岡在散文集《以我最美好的回憶》裏寫道:“薩特生於1905年6月21日,我生於1935年6月21日,不過我不認為——而且也不想那樣——沒有了他我還能在這個星球上再活30年。”
夏特萊侯爵夫人
伏爾泰逃亡時順便拐帶走了美麗的有夫之婦夏特萊侯爵夫人。這位情人決非那種容易頭腦發熱愛慕虛榮的花瓶,她精通數學並親自翻譯了牛頓的《原理》。如此一位才女的私奔其理由不能完全歸於伏爾泰的天才和風趣,還要歸因於才女衰老而且厭惡任何腦力活動的侯爵本人。幸好這位老丈夫對年輕妻子的越軌行為有足夠的寬容——他本人也早就厭倦了妻子每天對數學和文學的熱愛。而且,當時上流社會的道德風尚是不會譴責有情人的貴婦人的,特別是,侯爵夫人的情人是一位天才,所以全世界都不會以傷風敗俗的字眼來譴責他們的。
1748年,陪伴大師15年後,女數學家夏特萊侯爵夫人愛上了一位年輕英俊的貴族聖?郎伯,盡管她自己也已經43歲,但年齡的差距並不妨礙再次迸發愛情的火花。伏爾泰經過短期嫉妒後還是向年輕人表示了祝福,並特別寫詩一首:
聖?郎伯,全是因為您
玫瑰才開花
刺兒都歸我
花兒留給您
然而,1749年,剛享受新愛不到一年的夏特萊侯爵夫人卻因為高齡分娩而死。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夏特萊侯爵、前情人伏爾泰和現情人聖?郎伯均守於她的床前,沒有指責和詆毀,反而因為共同的損失成為了朋友。
最後一次愛情
一位中國留學生的房東——一位高齡老奶奶,常常帶著他年輕的緋聞男友四處拋頭露麵。留學生問:“這總是您最後一次愛情了吧?”老人家很酷地回答:“是不是最後一次我哪兒能知道呢?”
4歲的未婚妻
在法國曾發生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浪漫情事”:一名年僅4歲的小姑娘一大早就偷偷溜出家門,帶著行李,準備與她的“未婚夫”——一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會合後私奔成婚。幸虧被路人發現後及時送往警察局,才沒有發生意外。
事情發生在法國城市阿朗鬆。當天清晨6點,一個金發碧眼、皮膚白皙的小姑娘昂首闊步地從大街一頭走來。她頭上紮著一個小辮子,渾身上下穿戴得整整齊齊,背著一個小背包,身上還散發出一陣名牌香水的味道。這個像洋娃娃一樣可愛的小女孩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格外惹眼。兩個當地人看到這個小姑娘的時候非常驚訝,因為小孩子孤身一人這麼早出門很反常。於是他們上前問小姑娘去哪裏,是不是找不到爸爸媽媽了,要不要幫忙。誰知,小女孩露出一臉幸福的表情,驕傲地回答說:“我要去和未婚夫約會,我們馬上就要結婚了!”
原來,這位4歲的小女孩有一個比她大兩歲的未婚夫,他們兩人在同一所幼兒園,關係處得非常好。看到電視上的男男女女隻要關係好就結婚,他們兩人也決定舉行婚禮,但又擔心父母不同意,於是他們決定私奔。他們打電話商量好,小姑娘帶上隨身物品,先到小男孩家裏碰頭,然後兩人一起“遠走高飛”。
根據小女孩的指引,警察開車來到小女孩所說的“未婚夫”家中,那裏與小女孩的家隻隔了幾條大街。他們果然發現小男孩已經打點好行裝,在家裏坐立不安地等待小未婚妻的到來。男孩的父母看到警察上門很是奇怪,聽到未來“兒媳”在半道上被截住的消息之後,他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第二節 真想讓他吃一粒偉哥
比青年男女更美好的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下班後,喜歡出去散散步。有一天,他與一位朋友在公園裏散步。當那位朋友看到一對依偎在一起的情侶時,十分感歎地說:“還有什麼比一對青年男女更美好的呢!”
戴高樂安祥地答道:“有,老夫老妻。”
不同風格的吻
英國人吻得紳士而艱難,因為英國人的自大和保守使他們接吻的時候,也要想著姿勢體麵,動作標準;美國人捧著玫瑰和鑽石說“我們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因為誰也不如我們風流和富有”,然而美國人的吻有的隻是結構性的技巧和性欲的激發,為的是更快地脫衣服;日本人的吻姿最虛偽埋汰,特別是男人,裝模作樣地裝出初戀的很生疏的樣子;中國人接吻的動作多數是前些年泊來的,即使這樣,大概受市場經濟和務實的影響,接吻這個費時費力的活兒,在初戀時快速達到加深感情這一功能後,大多直截了當地被淘汰了;而巴黎人浪漫在精神,熱吻的時候把愛的浪漫和天長地久全部融化在裏麵,情侶們敢站在車流滾滾的街心相擁而吻,地鐵裏、酒吧裏、電梯裏、影院裏、河邊上、樹林間、人行橫道上、大橋邊……簡直處處可吻。巴黎的象征似乎就是一個個無處不在的熱吻。
征服女人比征服世界還難
拿破侖曾說,征服女人比征服世界還難;還說,前方打仗,後院起火,首尾不能兼顧,可歎!
拿破侖一生追求的女人很多,但最令他傾心的還是約瑟芬。約瑟芬是博阿奈子爵的遺孀,又是巴拉斯的情婦,已是30多歲的少婦了,但她的氣質魅力,她的情場經驗,仍讓這位初出茅廬身材矮小的科西嘉少年神魂顛倒。拿破侖感歎道:“你的麵龐是那樣嫵媚,那樣蕩人心魄。”終於他們結婚了,然而,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做夢也沒想到,風流成性的約瑟芬又同一位名叫沙爾的巴黎騎士熱戀上了。得知妻子如此不忠,千裏之外的拿破侖五內俱焚,決定與她離婚。但是女人自有她的功夫,一陣痛哭流涕、痛改前非的誓言之後,意誌剛強的沙場英雄,也毫無辦法,約瑟芬仍然做了拿破侖的皇後,直到1809年12月才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