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主義誕生最多的國家(2 / 3)

說法語也要數學好

說法語數字的一般規則是:70說成60+10,71是60+11……以此類推79就是60+10+9。那麼,80該怎麼說?如果以為是60+20那可就太沒有想像力了,法國人不光會加法,還會乘法,所以80就是4×20。到了說99,那就要用得上三則運算了:4×20+10+9。不知道有多少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就是在念到了99的時候決定放棄法語學習的。

評論齊達內最近的一個感悟

在法國曾經有一幅關於法國中學生哲學考試的漫畫,畫麵上老師正在念考題:“評論齊達內最近的一個感悟:即使是一無所知也可以努力向上”。

哲學咖啡館

滿腹哲學經綸、出口成章的法國人,如果平日裏沒有地方發揮也著實難受。所以哲學咖啡館在法國大行其道。所謂哲學咖啡館,就是街頭普通咖啡館,每周固定開辟專門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小時),聘請一至兩位文化名流當主持人,組織咖啡館的客人探討哲學問題。經常組織哲學討論的咖啡館在巴黎有十多家,在法國全國有數百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巴黎第四區巴士底獄廣場的“燈塔咖啡館”。這裏是“法國哲學咖啡館協會”的總部,定期出版“哲學咖啡館月刊”,報道各地哲學咖啡館的活動情況。各個哲學咖啡館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活動方式上又大致相仿。每次參加討論的咖啡客從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這裏麵既有教師和大學生這樣的知識分子,來自企業的職員和工人,也有剛從菜市場出來的家庭主婦。每次討論開始之前,主持人首先征求參加者的意見,確定一個討論題目。題目可大可小,有虛有實,比如“我們愉快嗎?”“你認識自己嗎?”“人們必須永遠說真話嗎?”“寂靜是否是靈魂的音樂?”等等。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選定的題目自由發表看法。主持人適時幽上一默或者引用一句名言警句,起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討論到興致勃勃之處,客人們往往不是叫一杯咖啡,而是大聲招呼跑堂倌,“夥計,拿紙筆來!”,以便記下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

思想火車

法國是個浪漫的地方,又是個充滿哲學色彩的國度。這裏不僅有著名的“哲學咖啡館”,如今又開通了“思想火車”。在“思想火車”上,旅行者們談論著有關思想的話題,讓枯燥的旅行變得妙趣橫生。該車途經巴黎、普羅旺斯、戛納、馬賽等12個城市,時速達290公裏/小時,單程票價卻隻要19歐元。在這列火車上,乘客們或討論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思想,或討論足球,或討論明年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除了這些看似有些深奧的話題,乘客們還可以單純地聊天,或請教對方如何織毛衣,或教人如何打響指,或猜題。這種特別的火車一經推出,馬上受到法國民眾的追捧,開通沒多久,該列車就搭載到第100萬位乘客。

登上這趟火車的方法很簡單。乘車者隻需在兩個姊妹網站上訂票就可以乘坐。在“思想火車”的網站上,訂票者通過回答一些問題,諸如“我最被欣賞的品質是什麼”、“我的工作是什麼”、“我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等,讓別人了解自己。乘客隻要花1.5歐元,就可瀏覽其他乘客的興趣愛好和關注話題,以便選擇和自己誌趣相投的人坐在相鄰的座位。那些不想討論的乘客也不會受打擾,網站設立了一個“安靜區”,方便那些想在火車上看書或欣賞田園風光的乘客們訂票。

不過,在“思想火車”上,有一種行為不允許,就是談情說愛。按照法國國家鐵路局的說法就是,“思想火車”不歡迎那些心靈孤獨的人或好色之徒,因為“思想火車”不是戀愛場所,成年乘客們可以私下裏做任何事情,但是別指望在這裏尋找感官和性欲刺激。

哲學公廁

與哲學咖啡館和思想火車相比,法國的“哲學公廁”更是妙趣橫生:鏡子上寫著智力測驗題;通向隔壁廁間的窗戶上畫著一個假的小圖書館,以示哲學愛好者上廁所都要思考問題。

哲學課的地位

在法國,哲學的地位與法語、數學和物理這樣的主課不相上下。法國普通中學的學生升入高中以後就開始分科上課,但無論選擇哪一科,哲學都是必修課。文科生每周要上7個小時的哲學課,而經濟科和理科的學生也分別要上4個小時和3個小時的哲學課。

第三節 一個巴掌會弄出什麼聲音來

高考作文題

法國高中畢業生的“高考”——中學畢業會考——的第一門考試是哲學作文。說是哲學,其實也涉及美學、社會學,很像中國高考的命題作文,考生要在四個小時內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論文來。有位中國學者將某次法國高考作文題翻譯了一下。

文學、經濟社會、科學類畢業生可以分別在下列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

文學類考生選擇題: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對於思想桎梏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