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哪裏都沒去
裏克是一名剛到法國的美國留學生,應一幫法國同學的邀請晚上一起出去玩,結果卻令他非常鬱悶。他抱怨說:“開始我覺得他們真好,想著帶我出去玩。但是我們這群人先是湊在一個咖啡館討論晚上玩什麼。有人提議去看一部電影,但是有幾個人已經看過了那部電影,還有人說那部電影其實沒什麼好看的。接著,大家把各種電影都討論了一番。後來又有人提議去找個地方跳舞,結果引得大家把城裏的每一個能跳舞的地方都品評了一番,卻始終沒有得出一致性的意見。當我提議出去找個地方吃點什麼東西的時候,同樣也引來了大家一場熱烈的討論。最後,整個晚上的時間都被大家用在不停地討論該玩什麼上,大約淩晨3點的時候,我們便各自回家去了。”
所有的人都在談論政治
一位美國人花了好大一番勁才準備了一頓特別的晚餐,舉辦她在巴黎的第一個派對。她的廚藝著實讓她那天露了一手。但是最後她覺得這場派對就是一場災難。她說:“所有的人都在談論政治,進行激烈的辯論。這真是要了我的命。我嚇得蜷縮在桌子下麵等待戰爭的結束。後來客人們該走了,都跟我說他們過得愉快極了,晚餐也精美可口,他們多麼希望什麼時候再聚一聚。”
你甚至不可能換上第三張幻燈片
在美國訪問的一位法國學者這樣比較美法兩國的演講風格:“在美國,你開始演講,你知道自己能逐點講解你準備好的內容;在法國,你還沒有機會開口,就已經有人打攪你了——你甚至不可能換上第三張幻燈片。”
吃侃兩不誤
飯桌前的法國人能夠把神侃和美食完美無缺地結合起來。先來一杯濃情馬爹利,嚐一口一年365天不會重樣的奶酪,品一塊金燦燦剛出爐的肥鵝肝,喝一口馬賽風味的魚雜湯。然後法國人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滔滔不絕,一發不可收拾。而且能從開始說到結束。他們能把一小塊食物含在口中,說挺長一段話,再把含著的食物咽下去。主人從酒開始談到酒文化,從酒文化談到法美農產品大戰,由此談到政治、曆史、拿破侖和戴高樂、路易十四和密特朗的私生女。談盧梭,談雨果,談大仲馬小仲馬,談盧浮宮、印象派和野獸派。聽說盧浮宮內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背景取自中國的山水畫,成了《蒙娜麗莎》神秘微笑後的又一個不解之謎,他們對此各抒己見。他們的晚餐從8點開始,一直到12點,主人仍在侃侃而談,毫無倦意。
飯都要吃完了,正事還沒談
同樣為辦某件事情請客吃飯,美國人上桌便開門見山講出來,中國人則是酒過三巡切入正題,法國人則飯要吃完了,還在海闊天空地扯著不相關的事,最後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講出他請客的真正目的。
第五節 世界上最快的語言之一
世界上最快的語言之一
一位中國人說:“如果你被邀請去法國人家裏與主人共進晚餐,你就會發現,愛神侃,法國人在世界上堪稱一流。據考證,法國人講話速度之快,在世界上不屬第一也屬第二。法國人一分鍾能說出265個單詞。法語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快的語言之一。”
老太太的嘴上功夫
有一次在法國留學的一群中國學生在一個地方聚會,電視裏正熱播法國總統大選的辯論、形勢分析等節目,大家搞不懂其中政治家們暗藏玄機的語言,也不清楚各位候選人的具體政治觀點和背景,於是有人建議讓房東老太太加入聚會,為他們講解一下。老太太欣然同意,竟然唾沫四濺地給他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政治課,把複雜的政局和政治家的詭辯解釋得一清二楚。一頓飯下來,這群中國學生終於理清了法國政壇的頭緒,老太太也過足了演講癮,又吃了一頓豐盛的中餐,高高興興地上樓睡覺去了。
老師更能侃
法國老師大都很會侃。很多老師既無講稿又無參考資料,一講就是兩小時。有的課時很長,連續三個小時中間不休息。老師既不喝水也不上廁所,在講台上從頭講到尾,台下坐著的學生都覺得很累。好不容易熬到三個小時,老師意猶未盡,法國學生又有習慣到點就走,不顧麵子,隻見學生一會兒一個個大搖大擺開門而去,老師仍無窘色,氣壯如牛,旁若無人地繼續神侃,場麵甚是好看。
電視脫口秀
法國晚間的電視節目,一過了播放電影的黃金時段,幾乎每個頻道都被電視辯論和沙龍談話節目占滿。各行各業的名人,隻要不是相貌醜怪、舌頭奇大,退休之後都可以改行當各種脫口秀的主持人。
伏爾泰買獎券
伏爾泰原名叫阿魯埃,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為人精明,善於經商,不過說他全靠投機倒把發財卻有失公正。他最初是在王室的獎券賭博中致富的,發行這類獎券的意圖是讓買得起獎券的王室成員獲利。他利用了管理規則方麵的漏洞,和四五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買下全部獎券,自然就獲得了全部利潤。有一次洛林公爵發行類似的獎券,他趕去購買。人家告訴他:“您不是洛林人,不能買。”他回答說:“什麼?我名叫阿魯埃,洛林就有個叫阿魯埃的村莊!”18世紀的人對拚音不甚講究,眼睜睜地看著他把獎券買走了。
行政學院的麵試
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口試是十分鍾即席演講,考官看著桌上的秒表,應試者的口述不能誤差一秒種。這種精湛的演說技巧是他日後從政的珍貴資產,因為法國的政治是築建在辯術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