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便是寫韓寒補考的過程。隨後,文章又介紹道:
就是這樣一個獲獎者,卻由於學習成績不佳,將在高一年級裏"再奮鬥一年"。在平時的學習中,他的數理化成績總在個位數和十位數之間徘徊。有人說,他的文章寫得那麼好,語文成績應該是好的吧?韓寒喜愛看一些別人不大看的書籍,其中如《錢鍾書傳》、《走出魔鏡的錢鍾書》、《舌華錄》、《李敖快意恩仇錄》等,而且對書中的有些詞句倒背如流。因此,他的語言功夫也就變得出奇的老練。然而,他的語文成績卻很差,有零分的,也有及格的。因為他感到量化的考試是違背語
文學
科特點的。去年他語文的學期總評分為60分。他也參加過幾次作文比賽,但"總因做作的功夫不及人家,評委又憐惜我的文筆而尷尬地給了兩個二等獎"。最近,他雖然剛把一部……描寫全新校園生活的
小說
刪改成21萬字,出版社也正在商量出版事宜,但聽說這事的人還是疑惑了:韓寒的語文成績到底如何?
1999年11月23日,《上海中學生報》頭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該報記者徐明的長篇報道《作文比賽一等獎的獲得者,六門功課"開紅燈"的留級生--韓寒:我是誰》。報道刊出後,在上海的中學生中引起了轟動,大量談自己看法的信湧向編輯部。12月7日,該報又以一個版麵摘登了眾多讀者的來信。
1999年12月7日,《解放日報》又以《長篇
小說
作者=高一留級生--鬆江二中學生韓寒給教育界出了道"難題"》作了報道。
1999年11月,《浙江日報》主辦的《家庭教育導報》還在籌備,兩位記者專程從杭州趕到金山來采訪韓寒,並在2000年1月1日創刊號上以《高才留級生》為題,介紹了韓寒的情況。此後,韓寒開始受到上海以外省市媒體的關注。
此外,還有一位上海的"著名自由撰稿人"劉建一直在關注和搜集媒體關於韓寒的報道。在差不多時機成熟後,劉建綜合各媒體對韓寒的報道整理成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章,正好小報一版、大報半版。於是,全國各地的報紙鋪天蓋地出現了劉建的同一篇文章:《一個"特才生"與應試教育》、《"特才生"挑戰應試教育》、《"特才生"遭遇應試教育》、《一個"特才生"給應試教育出難題》、《"特才生"韓寒給應試教育出難題》等等等等。
期間,一位作家也坐不住了。他覺得大家寫得太淺,不如作家思考問題深沉,便從浦東趕到金山作采訪,打算寫一篇有"深度"的報道。後來在東北和西部的許多報紙上也就小報整版、大報半版地出現了諸如題為《"偏才"少年選擇休學》、《"天才"少年被迫休學引起風波》之類的同一篇"作家版"文章。看了"作家版"的文章後,覺得"作家"到底與"記者"或"撰稿人"不同,有時也想象得太不著邊際了。有些我們沒做過的事情,你這樣一寫上去後,我們連補做都來不及。這畢竟是通訊或者大特寫,而不是
小說
。此文後來讓人從2000年7月1日的《深圳晚報》上"摘"給《讀者》雜誌,《讀者》雜誌又於2000年10月(第20期)上以《韓寒退學》(署名"許青")為題刊登後,"流毒"就更廣了,連2000年11月25日晚中央電視台(二套)關於韓寒的《對話》節目中在介紹韓寒時都采用了裏麵的一些不準確的說法,如什麼韓寒以《穿著棉襖洗澡》一文獲"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其實根本沒這回事。《穿著棉襖洗澡》是韓寒1999年11月8日發表在《新民晚報》上的一篇文章。一篇不夠準確的寫人的文章,無疑會讓人對這個人的"認識"產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