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媒體關注(1)(1 / 1)

媒體關注

韓寒受到媒體關注是從"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的。

最早是1999年4月12日出版的第15期《新民周刊》。那天我在上班,忽然接到金山區檢察院一位朋友的電話。他說,他看到這期《新民周刊》封麵上有醒目的大標題《"新概念"蘋果--挑戰中國語文應試作文教育》便買了一本,看到裏麵一篇講"新概念作文比賽"的報道中講到了韓寒,問我韓寒是不是我的兒子。我說是的。他說他把這本雜誌送給我。

我拿到那期《新民周刊》一看,裏麵有一篇該刊記者沈嘉祿寫的特稿《讓孩子們寫點真的一一"新概念作文"挑戰"應試作文"》,裏麵有一小段介紹道:

……更令人驚訝的是,鬆江二中的韓寒同學沒有接到複賽通知,雜誌社的編輯就打電話聯係,讓他趕在頒獎大會前來補考一次。他滿頭大汗地來後,編輯李其綱拿了半杯水,又順手抓起一張廢紙塞進杯中,說:"就這個題,你寫篇文章。"

隻見韓寒眉毛一揚,力透紙背地寫下了標題《杯中窺人》。"我想到了人性……"

一篇雜文一揮而就。評委們看了大吃一驚,把一等獎給了他。

這就是能力。"新概念"要的就是能力。

我當時也在場,並且是陪韓寒一起趕去的,知道韓寒並沒有"滿頭大汗",也不見他"眉毛一揚"--他沒有"揚"眉的習慣,但這篇文章第一次把韓寒從"新概念"中凸現了出來。我不知道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還有沒有沒收到複賽通知而補考的原因。如果有,那沒有收到複賽通知反倒有點因禍得福的味道了。

沈先生的這一段文字,後來被許多報道韓寒的媒體多次引用。

此後,《新民晚報》於1999年10月11日刊登該報記者錢勤發寫的特稿《青春的光彩--"新概念作文大賽"幕後的故事》,文章的四節中有一節專寫"韓寒補賽的故事"。韓寒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錢的文中講到"在李其綱審讀(韓寒)文章的縫隙間,他無意中看到韓寒又在抓緊點滴時間看書,看《歐洲哲學史》"。--這一細節以後也被媒體大量引用,事實上,韓寒從沒看過《歐洲哲學史》。

接著,1999年10月27日,《文彙報》刊載題為《語文60分的孩子寫出長篇

小說

》的文章,披露了一些"內幕",關於"新概念"的,關於韓寒留級的,關於韓寒寫長篇

小說

的。現摘錄如下:

編輯部的同誌第一次聽到"韓寒"的名字,還真有點像京劇裏的"亮相"。那天已經接近傍晚了,可《萌芽》的編輯們還在緊張地審閱著參賽者的作文。突然一位編輯大聲叫了三聲"好!"大家知道發現好文章了,就主動地圍了過去。這篇初賽文章的題目為《書店》。……文章中,作者采用的是諷刺、比喻、幽默的筆法,其老練程度,使編輯們不相信是出自於一位16歲的中學生之手。編輯部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文章很可能是請人操刀的,有人則認為,即使操刀怕也是很難找到這樣的高手。是驢子是馬複賽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