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文章要有思想(1)(1 / 1)

文章要有思想

經常有人問我:你覺得韓寒的文章在他的同齡人中處於一種什麼程度?你作為韓寒的父親,對韓寒的文章怎麼評價?

我認為,要對一個人的文章說三道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文章的東西不像數理化,可以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它可以根據各人的不同文化背景、社會經驗、善惡標準等等,作出各種不同的答案。而要我來回答對韓寒文章的看法,似乎更加困難,很難客觀。

我認為,像韓寒這樣的文筆在中學生中或者社會上不乏其人。但是,寫文章文筆好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要有思想。韓寒的文章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除了文筆老到以外,比較有思想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有了思想,你的文章再"幽默",也隻能是一種油滑。韓寒的文章和他的同齡人的文章的最大區別,就是韓寒的文章比較有思想,有對社會生活的獨到見解。文筆可以模仿,但是,思想和見解是模仿不了的。

《北京青年周刊》2000年7月31日刊登的該刊記者董慧寫的一篇文章中稱:

人們看到了韓寒,好像重新發現了自己左半腦功能,開始放棄過去那種一根筋思維,學會反著看問題。

不上大學,自己讀書說不定也能成才。古代出了那麼多大家,可是大家有可能物理一竅不通,現代倒是一個個都是大學本科,可是又出了幾個超越先人的大家?我們到底是為了學習才去考試,還是相反?是先有了句子,還是先有了主語、謂語、賓語?

都是韓寒這個狂小子,攪亂了我們對教育一貫的虔誠。韓寒上演了一部現代版的《皇帝的新衣》。

太尖銳太犀利的人不太惹人喜愛,尤其是一個孩子,會給人不太友善的感覺……

他寫的

小說

,不被算在兒童

文學

範疇內,他在用告別童真的語言敘述這個世界。

照理說,寫文章貴在有自己的見解,寫作是個人情感與心靈的外化。但應試作文的秘訣是投老師所好,否則你得不了高分,通不過考試。難怪有人說,應試作文的教學與寫作的根本規律背道而馳。一門本該啟迪心智、滋養靈魂、開發創造力、陶冶性情的課變成了扼殺個性、培養投機心理、灌輸實用哲學的課。

韓寒因得不到應試作文的高分而看穿了這一點。他寧願不要作文的高分,也要寫有自己的思想的個性化的文章。當然,這種思想也不是靠教就會的。

有人認為韓寒寫文章是受了我的"遺傳",經常問我是怎麼"教"的。我說寫文章的事情是教不會的,它是完全要靠自己"悟"的。

前幾天偶爾翻看2000年第8期的江蘇《少年文藝》,裏麵有一篇廣東興寧一中林苑寧同學寫的《教你作文--有感於應試作文》,可算是把現在的應試作文諷刺得淋漓盡致了。現摘錄於下--

新學年第一堂作文課,你可千萬不能馬虎。若這第一篇文章寫好了則一學期作文無憂,若寫砸了則這學期甭想翻身。這就像電影裏的主角永遠是光明正大重情重義,而反角永遠是陰險狡詐背信棄義。這是千古不變之明理。

抱著必勝的決心,抬頭挺胸,雙目圓睜,一動不動地坐好。這時老師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出了作文題。你可別光盯著黑板,考慮什麼中心呀選材呀,你得仔細打量一下講台上的語文老師。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把他全身都琢磨透……倘若他國字臉,一身中山裝,外加軍鞋布鞋什麼的,你最好把那些華麗的形容詞全都收起來,文字要樸實,淡如白開水。倘若他一副金絲眼鏡,腰板筆直,鮮豔的領帶在胸前跳躍,你最好在文章中多用一些美麗動人的詞句。倘若他一直站在講台上,從不四周走動,你最好在文中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倘若他喜歡在教室四周來回掃蕩,你就要多用設問句,兜兜圈子。倘若他還是個剛畢業的新老師,你就要寫得天真可愛,好像什麼都不懂。倘若他是個白發蒼蒼的老教師,你就要寫盡滄桑,好像什麼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