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報工作時,有時也接觸一些語文教師寫的文章,而且這些語文教師還算是語文教師中較會寫也喜歡寫的人。說起職稱來,有的還是中學高級教師。然而,就是這些語文教師的文章,有些也實在不敢恭維。屋中架屋,愈見其小,想想真為他們的學生擔心。當然,這也許是杞人憂天。所幸韓寒能跳出這些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的框框,不然,也許他這輩子隻會寫一些應試作文。當然,即使許多語文教師一輩子教的是應試作文,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也還是出於為國家的考試製度需要而培養應試人才。
1999年12月,韓寒在鬆江二中第一次接受上海東方電視台《東視廣角》記者采訪時,曾經說到寫好作文有兩個"要訣":第一就是不看語文書,第二就是不看作文書。他說,"作文"書上的文章都是那種矯揉造作的,沒有這件事情,隨便套一件事情,然後再套一點,啊,我真崇拜他,啊,這件事情,給我的印象真深,"啊"什麼什麼的,這種文章一點都沒有意思,而且現在學生的文章,尤其是散文問題最大,用詞非常華麗,就像以前的那種駢體文一樣,而老師看到這種文章,一般都是很稱讚的,而且都能夠獲獎。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大概是
文學
的一大退步。
趙長天在浙江衛視談話節目《韓寒現象》中談到《萌芽》為何要和全國著名高校聯合舉辦"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時說:他們在組織稿子的過程中,比較強烈地感到,現在學校的作文,跟他們《萌芽》想要的文章距離較大。學校的作文,在《萌芽》根本沒辦法用,學生也不要看。他們《萌芽》的編輯基本上年齡都在40來歲,他們的孩子大多在讀中學,但他們卻沒有辦法輔導自己孩子的作文,越輔導成績越差,不輔導可能還好一點。因為他們是按照《萌芽》的要求去輔導的。這就變成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編輯,他可以對作者或者對一些作家的作品提出一些很有意義的意見,但是沒有辦法對學生的作文提出意見。這至少從某一個角度反映了現在中學的作文教育肯定有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