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76年5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0頁。
[1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8頁。
[13]同上書,第176頁。
[14]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4頁。
[15]同上書,第610頁。
[16]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8頁。
[17]同上書,第408頁。
[18]同上書,第646頁。
[19]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09頁。
[20]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頁。
[21]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4年2月16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13頁。
[22]參閱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4年4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44頁。
[23]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4年4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44頁。
[24]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30頁。
[25]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11頁。
[26]同上書,第184頁。
[27]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92-193頁。
[28]馬克思:《致約·魏德邁》(1852年3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509頁。
[29]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94頁。
[30]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95頁。
[31]同上書,第200頁。
[32]同上書,第198頁。
[33]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譯本第280頁。
[34]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3頁。
[35]同上書,第326頁。
[36]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二版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頁。
[37]參閱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6頁。
[38]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6頁。
[39]同上書,第317頁。
[40]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5頁。
[41]列寧:《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列寧全集》第19卷第2頁。
[42]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7頁。
[43]同上書,第489-490頁。
[44]恩格斯:《致弗·梅林》(1890年7月14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95頁。
[45]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61頁。
[46]同上書,第462頁。
[47]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