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層建築組成部分的意識形態,也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但是,意識形態產生後,便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曆史繼承性。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者傳給它而它便由以出發的特定的思想資料作為前提。”[43]上層建築的繼承性和相對獨立性,造成社會意識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曆史上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在思想意識領域可以超過經濟較先進的國家。例如19世紀德國經濟比英法兩國落後,但在哲學上仍然夠成為第一提琴手。
世代相傳的思想資料,在人們的頭腦中“經過了自己的獨立的發展道路”[44]。每個時代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都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先驅者的思想資料,而是根據自己所處時代的社會需要和自己的階級利益,決定對這些思想資料的態度,有的繼承發展,有的批判摒棄。而這歸根到底也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上層建築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各種因素交互作用和互相影響,因而社會曆史的必然性是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向前發展的。因此,既要認識經濟必然性對曆史發展的決定作用,又要承認存在著由上層建築各種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偶然性,而不能把曆史發展的研究簡單化,“否則把理論應用於任何曆史時期,就會比解一個最簡單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45]
唯物主義曆史觀是完整的科學體係。馬克思、恩格斯在許多論著中,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了全麵的論述,並且根據實踐的經驗和鬥爭的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80年代以前,為了反對唯心主義曆史觀,他們比較注重論述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從作為基礎的經濟事實中探索出政治觀念、法權觀念和其他思想觀念以及由這些觀念所製約的行動,而對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強調不夠。恩格斯說,過去“我們在反駁我們的論敵時,常常不得不強調被他們否認的主要原則,並且不是始終都有時間、地點和機會來給其他參與交互作用的因素以應有的重視”[46]。但是,到了80年代末,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時,一些資產階級反動學者把曆史唯物主義歪曲為“經濟唯物主義”,似乎馬克思、恩格斯隻承認經濟的決定作用,而否定上層建築各種因素的反作用。一些對理論一竅不通的機會主義者,如德國“青年派”,也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否定上層建築的積極作用,反對無產階級的政治鬥爭。在這種情況下,恩格斯認為有必要在肯定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強調上層建築的反作用。
恩格斯在給施米特、梅林等人的信件中,批評德國“青年派”對待理論的錯誤態度,指出唯物主義曆史觀不是教條,而是“研究工作的指南”[47]。他要求人們不應該把“唯物主義”這個詞當做套語,當做貼到各種事物上去的標簽,而必須以唯物主義曆史觀為指導,重新研究全部曆史,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存在的條件,然後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法律、美學、哲學、宗教等觀點。他希望人們根據原著而不是根據第二手材料來研究理論,準確掌握唯物主義曆史觀的基本原理。恩格斯這些寶貴指示,今天對我們的理論研究工作仍然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注釋
[1]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59年12月11日或1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03頁。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8頁。
[3]同上書,第454頁。
[4]恩格斯:《致愛·伯恩施坦》(1883年2月27日至3月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445-446頁。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52頁。
[6]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70年2月1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424頁。
[7]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73頁。
[8]同上書,第519頁。
[9]同上。
[10]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73年5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