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熱忱地支持英國工人階級的新覺醒。他通過愛琳娜、艾威林為罷工工人出主意,提醒他們要注意鬥爭策略,爭取社會各中間階層的同情,克服急躁情緒和冒險傾向。他指示各國工人報刊及時報道英國工人的鬥爭,給予英國工人以道義的支持。他還親自寫信給法國工人黨領導人蓋得,號召法國工人發揚國際主義和階級團結的精神,粉碎英國資產階級從法國招募工人破壞罷工、煽動民族仇恨、轉移階級鬥爭目標的陰謀。他堅決相信,法國工人決不會在英國資產階級旗幟下戰鬥,“隻要在法國使人們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一切就將起變化,正是由於法國無產者的作用,英國罷工工人一定會取得勝利。”[27]
1890年五一節,英國工人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力量。根據第二國際巴黎代表大會的決議,倫敦工人在5月4日舉行大規模集會和示威。恩格斯參加五一節的準備工作。這一天,幾十萬工人群眾參加活動。恩格斯在艾威林、拉法格的陪同下參加集會和示威。他站在由一輛舊貨車改裝的講台上,環顧四周,人山人海。他以無比興奮和激動的心情寫信告訴朋友們:“英國到底是真的動起來了”,“不容置疑的是:工人們,資產者,老朽的工聯首領們,許多政治的或社會的派別和小宗派的首領們,以及那些想利用運動從中漁利的沽名釣譽者、鑽營家和文學家,現在都確實地知道:真正的群眾性的社會主義運動已在五月四日開始了。現在群眾終於行動起來了,而經過一些鬥爭和不大的搖擺之後,他們也定會消除個人的沽名釣譽、鑽營家的漁利欲望,以及各個派別相互角逐的種種現象……並且也定會給這些東西逐一指明適當的位置。而由於群眾運動總是大大地提高國際精神……你們就可以很好地和這些人共同前進。”[28]恩格斯無限深情地寫道:“如果馬克思能夠活到這種覺醒的日子,那該有多好,他恰恰在英國這裏曾經如此敏銳地注視過這種覺醒的最細致的征兆!最近兩個星期以來我所感受到的喜悅是你們無法想象的。真是勝利輝煌。”“起初是德國的二月,然後是歐洲和美國的五一,最後是這一個四十年以來第一次再度響起了英國無產階級的聲音的星期天。我昂首走下了那輛舊貨車。”[29]
五一節這天,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德文第四版新的序言中,以無比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寫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當四十二年前我們……向世界上發出這個號召時,響應者還是寥寥無幾。可是……全世界無產者永久的聯合依然存在,並且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加強固,而今天這個日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今天我寫這個序言的時候,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的戰鬥力量,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旗幟下動員成為一個軍隊,以求達到一個最近的目的”;“如果馬克思今天還能同我站在一起親眼看見這種情景,那該多好啊!”[30]
四、寄希望於俄國革命
1848年以來,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多次指出沙皇俄國是歐洲反動勢力的主要堡壘,是各國人民和進步事業的共同敵人,號召進行反對沙皇俄國的鬥爭。
俄國是幅員遼闊的歐洲大國。在國內,封建貴族進行殘酷野蠻的專製統治;在國外,沙皇俄國一貫推行侵略擴張政策。1861年亞曆山大二世實行解放農奴以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但是,大量保留的農奴製殘餘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俄國在經濟技術上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裏,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狀況日益變得無法忍受,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從原始公社到現代大工業和金融寡頭——都存在,所有這一切矛盾都被專製製度用強力壓製著。
恩格斯對俄國革命寄予深切的希望,預言俄國革命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次推翻沙皇製度的革命,不僅對俄國本身,而且對整個歐洲,都將發生深遠的影響。他在1878年初寫到:“俄國革命意味著不隻是在俄國國內單純換個政府而已。它意味著從法國革命以來一直是歐洲聯合的專製製度的柱石的一個龐大的、雖然也是笨拙的軍事強國的消失。它意味著德意誌從普魯士統治下解放出來,因為普魯士一直受俄國庇護並且隻是依靠俄國而存在的。它意味著波蘭得到解放。它意味著東歐弱小的斯拉夫民族從現在的俄國政府在它們中間培植的泛斯拉夫主義的幻想中覺醒過來。它還意味著俄國人民本身積極的民族生活的開始,同時還意味著俄國真正的工人運動的產生。總之,它意味著歐洲整個形勢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一定會受到各國工人興高采烈的歡迎,把它看做是向他們的共同目標——勞動的普遍解放大大邁進了一步。”[31]